他只是一个旁观者,记录他在九龙村生活。
………
在九龙村生活五天,马上就要到2003年,赵明诚开始写《调音师》剧本。
“双目失明”的李想,平日通过钢琴课赚取一点报酬,他准备前往巴黎追求艺术,其实他的眼睛正常。
15年前,跟随父母到九龙村生活,父母相继去世,他自己生活在这里,九龙村是人们口中的贫民区。
偶然间结识住在马路对面高档住宅的小美,凭借出色的钢琴演奏,小美推荐他到自己家的西餐厅演奏。
李想在这里结识了音乐教授……。
赵明诚在写怎么不狗血,他刚开始写李想装瞎,小美开车把他撞到。
这有些狗血,属于电视剧桥段。
故事开头和结尾互相呼应,赵明诚还是写一个梦的故事。
夏天、蓝天、微风、白色窗帘。
男人躺在床上,听到可乐罐掉地上,男人睁开眼。
他躺在钢琴图案的枕头。
这个画面感,很强。
线索就是可乐罐。
赵明诚想到后世印度版《调音师》最后打飞可乐罐的情节。
《调音师》结尾李想打飞可乐罐,其实就是风吹倒可乐罐的开头,可乐罐掉在地上,李想才醒来。
《调音师》结尾就是开头。
其实就是李想追求理想的一个梦,他没有去巴黎,也没有惊心动魄的奇遇。
赵明诚早就开始铺垫。
《燃烧》中在教会弹钢琴的就是李想,他因为装瞎子,才被教会叫过去。
其实李想不是瞎子,他是装的。
遇见小美刻画贫富差距。
遇见音乐教授,教授的妻子和奸夫,把教授杀害。
又遇见神秘教会,上百裸体女子,他装瞎谈钢琴。
最后躲过教会追杀、教授妻子和奸夫的追杀。
李想最后前往巴黎,多年以后小美到巴黎出差,在酒吧遇见李想。
有印度版本《调音师》的桥段,但是表达的不一样。
赵明诚想表达现代人在城市生活,得城市病、贫富差距、阶级鸿沟、拜金主义、还有宗教一些问题。
《调音师》中,每个人都有城市病,我们生活在城市里,就要得城市病,就算远离城市,只要有网络、有电视、有手机,城市病就要得。
贫富差距显而易见,用画面就可以表达。
阶级鸿沟就是李想和小美。
拜金主义就是音乐教授和妻子,年轻漂亮的大明星,嫁给50多岁老头,还能是因为什么?
普通人或许有爱情,大明星嫁给富豪,可以肯定,100没有爱情。
互相利用的关系。
沈大姐也不爱赵明诚,她只看重赵明诚年轻才俊导演的身份。
人类生活在社会上,每个人都有利己心理,不论是父母,还是夫妻,都会有利己心理。
养儿防老,就是父母的利己心理。
很多父母攀比孩子,难道不是利己吗?
孩子考上好学校,都会四处炫耀,就算有不炫耀的,在内心里也为自己骄傲,利己心理就是存在。
每个人的视角不同,看待问题也不同。
cj娱乐公司还有k2电影公司的视角,认为500万美元的投资,赵明诚不管商业回报,拍自己想拍的,就是自私,还有肆意妄为的表现。
赵明诚的视角认为他们都是资本家,就想让自己为他们赚钱,电影不能单用商业考量。
我已经拍一部商业回报不错的电影,也为cj娱乐公司赚1000多万美元,《燃烧》赔钱就赔钱,他们已经赚的够多。
这就是不同的视角,都有自己的道理。
最后谁头铁谁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