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 皇位的传承(2 / 3)

宣德大帝 半老夫子 4171 字 2022-02-08

绝对支持,在将来的执政之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朱瞻基如今已经快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对于皇帝这个职业来说,他的年龄已经属于高龄,整个华夏几千年来,能够活过五十的皇帝可以说是屈指可数。

他朱瞻基还想着带着老婆周游大明的大好山河呢,再过两年,宣德二十二年的时候,自己就将这皇位禅让给太子,再看着他坐稳这个位置,自己就带着皇后与孙贵妃一起周游天下。

从度过了十年前的生死关之后,朱瞻基的这种想法就一天比一天强烈,自己已经为大明操劳了二十多年,也该考虑着歇歇了。

至于说什么放不下权力,男人追逐权力的目的是什么,每个人理解有所不同,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一生做权力的奴隶,只是有些人不敢放弃权力,一旦放弃权力,恐怕连活着的机会都没有了。

————————————————

经过一个多月的测试,蒸汽机车正式成为了铁路的运输主力,并且定下了运营速度,每个时辰保持匀速行驶六十里。大明原本铁路各个站点所豢养的挽马全部转移到铁路修筑工地,目前的铁路已经修建到了居庸关,在如此险要之地修建铁路,最难的不是如何修筑路基,而是巨大的坡度,蒸汽机头能否带着火车爬上这么陡峭的坡度。

这第一代的蒸汽机车按照后世的计量方法,估计也就几十马力,想要带着沉重的火车爬上高坡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件事在铁路部门与皇家科学院经过多番的讨论之后,还是无法给出满意的答案,铁路部门要求皇家研究院研发更大马力的车头,这对于皇家研究院来说简直就是刁难人。

若是能够造出更大马力的车头,谁不愿意造,问题是技术水平根本就达不到,皇家研究院的建议是少带几节车厢,就算是只带两节车厢也比马车的效率高多了运到平路上之后,再重新多挂载车厢不就行了。

铁路部门当然不愿意,这么做一定会增加铁路的运输成本,这种部门之间的利益之争,就是皇帝都没有任何办法,因为双方之间都有充分的理由。

不过这个难题能够难住铁路部与皇家研究院却难不住大明皇帝朱瞻基陛下,他可是知道华夏第一条国人自己修建的铁路可就是这条从京城通往宣府的铁路,只不过那个时候宣府已经没落,取而代之的是原本并不起眼的一个屯堡。

当两个部门的官司打到皇帝这里,皇帝思索片刻便说出了那个经典的人字形铁路方案,这样的一个替代方案只是在有坡度的一段铁路边上修一条支线,在火车上坡之前支线就会安排一个车头在后面对火车进行助推,当火车到了平地之后,车头脱钩之后,原路返回支线。

朱瞻基的方案出来之后,两个部门几乎没有论证就定下了这个方案,朱瞻基问他们为何不论证一下可行性,两个部门的人都表示这铁路都是皇帝弄出来的,皇帝陛下给出的方案一定是最优方案。

想想也是,还有什么是皇帝陛下不懂的吗?皇帝陛下这些年来已经给了他们太多的震撼,尤其是在黎叔林的眼里,皇帝陛下那简直就是无所不能,任何自己觉得根本就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皇帝那里三言两语就解决了。

黎叔林要不是知道皇帝陛下是土生土长的大明人,甚至都怀疑皇帝陛下一定是亲眼看见过这些东西,不然怎么可能知道的这么详细,甚至言之凿凿地确信能够制造的出来。

这些臣子对皇帝的盲目信任让朱瞻基很无奈,他更希望的是科研人员的自主创新能力,而不是一有困难便来找他这个皇帝求助,眼下的大明在科技领域已经一骑绝尘,与整个世界已经拉开了差距,现在最需要的不是继续向上攀登更高的科技树,而是需要夯实基础教育,下一代的培养才是大明接下来最重要的工作。

没有基础教育的支撑,任何科技创新都是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