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六章 河套问题(2 / 3)

宣德大帝 半老夫子 217 字 2022-02-06

征,当年皇爷爷都没有到达的地方,自己真的很想去看一看,这些年他能去的地方实在是太少了。

说实在的,这场仗几乎没有输的可能,可是当他提出要御驾亲征的想法,唐三任直接否决道:“陛下!区区一个西北,还不值得陛下亲征,朝中有的是能够领兵出征的人选,您还是坐镇京城的好,这西北大漠黄沙,全是骑兵驰骋,一切意外都可能发生。

陛下若是亲征必然要带领大军出征,这不符合这次出兵的意义,若是带兵太少,没有人能够承担陛下出意外的后果。”

“朕保证不到前线,就坐镇哈密卫如何?”

“不行,哈密卫孤城一座,一旦瓦剌反水,后果不堪设想。陛下若是实在想出京散散心,只能最远到东胜卫,背靠榆林边墙,有事随时都能做出反应。”

朱瞻基知道这是唐三任做出的最大让步,自从唐三任当上首辅之后,自己的行为就受到了很大的约束,两个人在一个微妙的平衡里斗智斗勇。多年的君臣朋友,两个人都知道对方的底线在哪里。

这种平衡是建立双方足够信任的基础之上,如果首辅不是唐三任,就算是换成周忱都做不到如此的默契。

双方的博弈更多的是告诉对方皇帝与内阁各自的边界在哪里,给未来的君臣做出表率,二人多次讨论过未来大明的政治格局该如何布局。

既然是不能到哈密卫前线,能到东胜卫也不错,正好可以带着老婆孩子出去散散心,河套肥美的水草在夏天可是非常美丽。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况且河套还有一个唯一被封到河套的藩王,正好看看晋王一家在河套发展的如何了。

若是不能承担移民发展的重任,将河套这块膏腴之地完全控制在大明的手中,朱瞻基就该考虑换人来治理了。

晋王系之所以没有被分封到海外,是当时晋王系给朱瞻基当了一回托儿,主动要求更换封地,做为奖赏,朱瞻基将他封到了河套地区,与土默特牧民争夺土地。

这些年来,晋王系一直都与土默特部落龌龊不断,总体来说双方都是在大明的威慑下保持着表面的和谐。

河套平原自古以来都是膏腴之地,同时又处在农耕与游牧民族的边缘,双方之间对这块土地的争夺一直都没有停息。

除了汉唐时期短暂控制过一段时间,其他大部分时间都是游牧民族的牧场,土默特部落坐拥如此丰美的牧场,生活自然要比其他部落富足的多。

就是当初强大起来的瓦剌也要拉拢土默特部落,这个部落在另一个时空会与大明有很多的恩怨纠缠,出现好几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比如著名的三娘子就是出自这个部落。

汉人的习惯是农耕,农耕的先提条件就是要有水源,所以晋王系进入河套之后,就沿着黄河边缘占据了很多能够灌溉的土地。

整个晋王系连同侍卫、家人将近十万人口,想要养活这么大一个人口,至少需要百万亩的土地。这就是一个县的规模。

由于东胜卫驻扎有大明羽林军,刚开始土默特部落对于晋王系进入他们的势力范围敢怒而不敢言,可是随着双方的接触越来越多,矛盾渐渐的激化。

小规模的摩擦不断,晋王系为了生存下来,不得已只能全力武装自己,才能在与土默特部落的争斗中不落下风。

晋王一系苦不堪言,不止一次请求皇帝给他换个封地,都被皇帝拒绝了,开什么玩笑,好不容易把人忽悠过来了,怎么可能再让人退回去。

不过晋王是亲藩,属于封国,土默特也是大明的朝贡藩属,双方地位一样,大明做为宗主国,不能明着偏袒任何一方。

除非晋王一系宣布退出封藩体系,只做一个普通的大明百姓,将藩国交给大明朝廷管理,实现改土归流。

当然做为交换条件,晋王一系的子孙可以参加大明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