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六章 苏州(2 / 4)

宣德大帝 半老夫子 4729 字 2021-12-08

是刚才说话的老头儿问道:"皇帝陛下!若是我等认真做活,下个月这个工钱能给小人等涨回来吗?"

"这个月扣你们的工钱那是对你们消极怠工的惩罚,又不是降你们的工钱,这一点诸位大可放心,朕的工厂从来不挣工人的血汗钱。"

皇帝话音落下,工匠们的一颗心落到了肚子里,仔细想想这琉璃厂生产这么好的东西,当然担心走漏风声,不让他们离开也是应有之事。

‐‐‐‐‐‐‐‐‐‐‐‐

时间退回到宣德九年的正月十六,放了一个大假的衙门开始重新开始放印开衙,大明邸报竟然没有分版,整版都是大明中枢的官制调整消息。而且南北同时推行新政,唐三任负责北方,周忱负责南方。

随着邸报开始向着全国扩散,全国的官场都是风声鹤唳,没有人知道自己接下来会是什么样的命运。

周忱南下没有选择海路,而是选择了修好的南北大通道,一路走到黄河岸边。黄河北岸便是徐州城,黄河大桥的设计工作还没有完成,天津工业区研究的水泥强度还有待验证。想要过黄河只能选择坐船摆渡。

过了黄河便是南直隶腹地,已经属于周忱所负责的辖区。过了黄河官道到处都在施工,这条南北通道,计划要在宣德十年底全线贯通。从徐州到南京一千里,两年时间修通,每年要修五百里。而且要求的是高质量的砂石公路,这样的工程量可是非常的巨大。

新政为了减轻百姓的负担,又不许征发调劳役出县,所有的工程全部依靠雇佣劳工和各个监狱的劳改犯完成。

如今各个监狱成了油水丰厚的地方,劳改犯可没有人权,他们干活只能保证一日三餐吃饱,剩余的收获那都归各个监狱所有。

除了上交给刑部统一安排之外,每个监狱也都会有一点小金库,这笔钱各个监狱花起来可没有什么负担,以前的监狱那是纯负担的地方,刑部与地方衙门每年都要拨给监狱不少的钱粮。

现在不但不要拨款,还能挣钱,上面也不会死睁着这笔收入,毕竟水至清则无鱼。

过了黄河之后,便是黄淮之间的三角地带,这个地方在整个大明都是洪水泛滥,灾害频繁。尤其是中都凤阳府更是十年倒有九年荒,这片土地若是不把水患治理,将是永无宁日。

周忱过了黄河,开始放慢了赶路的进度,开始考察沿途的风土人情。了解当地百姓生存状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知道百姓想要什么,才能对症下药做出让百姓满意的政策。

皇帝给他的时间不多,只有区区一年的时间,他知道只要把南直隶摆平,剩下的闽浙两省就不会有太大的阻力。

宣德九年正月底,周忱带着一个协的羽林军来到了苏州府治。不过他并没有进城,而是把钦差行辕扎在了军营里。

立起钦差行辕之后的第一道命令便是召集苏州府七县所有的正印官前来议事,苏州现在的情况非常糟糕,顶着一个重赋的名头,却空有其名,赋税连年减少。

原本的官地大半已经被士绅豪强侵占,想要从这些人的手里将土地夺过来,那就等于是虎口夺食。

原本历史中的苏州现任知府是况钟,不过况钟被皇帝提前简拔,现在已经是侍郎高位。如今的额苏州知府是赵豫,赵豫字定素,北直隶保定府安素人,以生员身份加入靖难军,历任主簿、兵部主事、员外郎,丁母忧后在洪熙元年复起为兵部郎中,外放为苏州知府。

在任期间屡次上书对苏州官田进行改革,都被朝廷否决。对于钦差大臣把新政的第一站放在苏州,赵豫心中有数。

皇帝虽然没有采纳自己的建议,但是也知道自己是个改革派,对于在南直隶打开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