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兵部武职(2 / 3)

宣德大帝 半老夫子 212 字 2021-11-20

只要经济发展起来,税收肯定也会节节攀升,地方经济与税收肯定相关联的,没道理经济发展起来,税收反而降低了。”

对于皇帝的自信,群臣中除了天子近臣接触了新政思想熏陶,知道了一些经济循环理论的大臣,其他大臣却是不置可否。

在他们看来,天下财富自有定数,朝廷拿得多了,百姓就剩的少了,哪有朝廷税收越来越高,百姓生活还能越来越好的道理。

税收高肯定是对百姓盘剥的狠了,大明官员压根就没有发展经济做大盘子的思想,以大明现在的官员数量,只能维持一个小政府的低效运营。

那么国家没有拿到的利益,会落在百姓手里吗?那是不可能的,地方上士绅与胥吏勾结,会想出各种手段盘剥百姓。

由于朝廷是小政府,皇权根本就下不到乡村,占大明绝大多数的乡村实际上并不在大明朝廷的控制之中。

控制乡村的是以宗族大户、读书人为代表的士绅,这就是大明乡村的现状,普通百姓愚昧无知,受士绅蛊惑,老百姓普遍认为盘剥他们的是朝廷,让他们无法活下去的也是朝廷。

这就是话语权,目前乡村的话语权还是掌握在士绅手中,老百姓普遍不信任官府,也无法信任官府。

这是因为大明的官员与士绅是一伙的,他们进高居庙堂,退则归隐山林,只要有了功名,‘富贵’两个字就会一生伴随。

自从朱瞻基登基之后,一直在利用邸报、锦衣卫,通过对破产百姓的救助,以及对流民的引导迁徙,与士绅争夺话语权。

老百姓虽然愚昧,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是谁对他们是真心好,老百姓心里绝对有一杆秤。通过这些年的努力,皇帝的形象在民间已经不仅仅是高高在上的神祗,更是保护他们的保护神。

经过在山东两年多时间的实践摸索,朱瞻基培养了大量的新政人才,如李昊、朱天岳、张长德都已经成了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

这才是朱瞻基敢于与朝臣摊牌,开始正式全面推行新政的底气,在新政的推行上,新政工作组已经掌握了一套非常熟练的推行方法。山东与南直隶北直隶相邻,完全可以就近支援两地的新政推进。

众臣对皇帝的能力还是信服的,这些年皇帝不花朝廷一文钱,还能养着大明庞大的军队,组织藩王外封,以及对外战争的投入。

这些事,无论哪一项单独拿出来都足以压垮朝廷的财政,可是皇帝这里却能游刃有余,还能积累起来庞大的财富。

大家对于以后能够多领俸禄都很高兴,纷纷称赞皇帝乃是千古名君,仁义之主。听完众臣的夸赞,朱瞻基微微一笑道:“既然给了大家好处,也给了诸位体面,若是再有贪腐行为,一经查处必定从严处理。

虽然说太祖贪污六十两剥皮实草有些严酷,但是对于贪污且金额巨大者,剥皮实草也是一个不错的震慑手段!”

皇帝的话虽然是微笑着说出来的,但是眼中却没有一丝的笑意。群臣心中凛然,皇帝这是赤果果的告诉他们,既然给了你们好处,若是再敢伸手,那就别怪皇帝陛下不讲情面。

“臣等谨遵圣谕!”

“朕也知道这个俸禄即使是官居一品,也别想大富大贵,可是若是想要大富大贵,要么选择当武臣,开疆拓土立下功勋,裂土封疆;要么选择经商,经营得当绝对能够富甲一方。

想当官手握权力,就别想着过声色犬马的日子,朕只能保证你们比绝大多数的百姓过的好。不过考虑到诸位致仕之后的生活保障,从宣德九年起,凡是按照大明官员致仕条例退休的官员,都会享受在职俸禄七成的月俸。这个俸禄足以让各位在家乡安享晚年了吧?”

皇帝这手打个巴掌给个甜枣的手段使得炉火纯青,这边用剥皮实草威胁了众官员,回头便用退休制度给了官员好处,保证了官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