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摊牌(2 / 4)

宣德大帝 半老夫子 235 字 2021-11-16

上。

兵部在张本病逝之后,由王骥以左侍郎署理尚书,不过王骥却被皇帝安排到旧港担任布政使。兵部现在由右侍郎柴车进左侍郎署理,此人性格耿直,清廉如水,与他的上官张本一样是个有能力的清官。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什么人就喜欢什么人,兵部的几任长官抛开能力都是清官。金幼孜自知也无法左右柴车,便看向户部堂官,户部尚书郭资刚刚故去,如今是左侍郎王佐署理部事。

王佐善于理财,为人圆通,倒是个可以争取的对象。至于刑部的金纯是个死脑筋,现在被皇帝一个编纂大明律的差事激励的热血沸腾,一心要立言。

工部的吴中,张瑛都懒得去想,都察院的顾佐不过是个沽名钓誉之辈,若是皇帝施加压力,是断然不敢与皇帝作对的。

大理寺的胡概在众多大佬面前,说话根本就没有什么分量,之所以把他也叫来估计是皇帝的意思,皇帝现在比较看重三法司的作用。

张瑛转瞬间便将在场众人的心思猜测了一遍,不禁暗自感叹,皇帝看似什么都没做,在不知不觉中,朝廷重要的职位要么成了皇帝的人,要么就是保持中立之人,一心想做治世能臣。

众人都在沉默,做出这个选择真的非常的艰难,一旦选择新政那就等于与士绅决裂,新政即使推行成功,他们估计也没有什么好名声,这些掌握笔杆子之人不定在背后怎么编排他们。

内阁之中安静的只能听到众人的呼吸之声,似乎落地一根针都能听见响声。本来回来的时候杨士奇还想规劝众人不要跟皇帝继续对抗,可是现在杨士奇倒是放松了心态,爱死爱活,自己还抱着自己那点蝇头小利,与大势对抗,早晚都会被滚滚大势吞没。

沉默持续了有一盏茶的时间,就在杨士奇的耐心渐渐耗尽,准备宣布散去的时候,左都御史顾佐站起来拱手道:“元辅!都察院上下支持陛下新政!”

顾佐的话一石激起千层浪,张瑛怒目而视道:“你顾礼卿有什么资格代表整个都察院,你问过其他人没有?”

“老夫问没问过关张阁老什么事,都察院的事还轮不到张瑛插手?”张瑛一个新入阁的内阁辅臣,顾佐还真没有放在眼里。

“你······”

“怎样?”

张瑛张张嘴半天没有说出话来,恼羞成怒之下,起身就要离去。张瑛是杨士奇举荐入阁,若是就此离去,仕途将彻底断送,杨士奇于心不忍便阻拦道:

“张大人稍安勿躁,议政总会有争论,岂能一言不合就拂袖而去,汝是宰辅当有雅量。”

张瑛本来就是虚张声势,根本就没打算离开,这种大事上,自己一旦离开那就等同于自绝仕途。借着杨士奇给的台阶,张瑛冷哼一声坐了回去,不再作声。

杨士奇感觉火候差不多了,轻咳一声,吸引众人的注意力看向自己,等众人目光都转过来后,杨士奇叹了口气说道:“诸位同僚,老夫知道大家都觉得新政一旦实施自己的利益肯定会受到损失,这是大家反对新政的根本原因,这一点大家承不承认?”

有些人很想说不是这样,却鼓不起这个勇气,如果说朝廷现在财政充裕,新政不过是锦上添花,还能拿擅改祖制说事。

可是如今的朝廷穷的连京官的俸禄都发不出来,若是再不改变,难道让大家都饿着肚子给大明朝打工吗?

“元辅,朝廷养士几十年,对待士人都是优抚有加,当今却要取消士绅优抚,如何能让士人心服?”

“谁说新政就是取消了士人的优抚,新政之下,不过是把原来优免的土地税赋折算成钱粮,发放给士人,况且朝廷从来都没有明文规定要优免士人。

《太祖实录》明确规定的是现任官员之家具有免除徭役的特权,从来没有免税一说。太祖高皇帝怜悯贫家向学之读书人,为鼓励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