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依法审判(2 / 4)

宣德大帝 半老夫子 236 字 2021-11-05

度。

剿灭了白莲教之后,首先要面对的是如何处置这么多的俘虏,这些俘虏中白莲教的骨干人员并不多,大多数人都是为了一口饱饭才跟着白莲教造反的。

他们虽然有罪,但是罪不至死,怎么处置他们朱瞻基有些举棋不定。若是简单粗暴的处理,那就将这几万人的俘虏分批流放到海外。

然而这么多人流放到海外,海外能不能进行有效管辖。不同于普通流民只要分给土地耕种,他们就能踏踏实实的努力种田,期望自己过上美好的生活。

这些俘虏可是体验过不劳而获的快感,若是在海外再次发生叛乱,对大明的海外领地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大明在海外的经略还很脆弱,经不起任何的失败,这些俘虏有家室的可以选择送往海外,没有家室的单身汉必须留在国内。

大明的南北大通道,如今又过去了两年,已经修到了徐州。工部尚书吴中每次见到朱瞻基都会跟他诉苦,工地上缺人啊!

朱瞻基太理解几乎完全是在用人力修建这样一条以这个时代的标准来说,非常高等级的公路所用的人力那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些单身俘虏正好可以消耗在修路工地上,用修路来为他们犯下的罪行赎罪。不过白莲教的核心头目却必须处死,韩子初被押到济南之后,朱瞻基便下旨三法司联合审理白莲教造反一事。

刑部尚书金纯、左都御史顾佐,大理寺卿胡概接到旨意不敢怠慢,从京城急忙赶往济南对白莲教众头目进行公开审讯。

刑部尚书金纯性格耿介、嫉恶如仇,从朱瞻基登基之后就一直在刑部任上,如今已经干了八年时间。不同于原本时空中受言官干扰,不得不辞官归隐。这个时空皇帝陛下给了他很大的权力,不仅让他掌管刑狱,还委托他修订《大明律》。

时过境迁,《大明律》中的一些法律条款早已不合时宜,而且一些新的犯罪行为在《大明律》中又没有体现。

如果说《大诰》是大明的宪法,那么《大明律》就是大明的刑法与民法典的合体。朱瞻基基于后世的理解,对于依法行政有着很清醒的认识。

就算是审理白莲教的头目,也要做到公开公正,让天下人都知道他们到底犯了什么罪,又会被判处什么样的罪行。

三人赶到济南先到行宫请见皇帝,朱瞻基在书房接见了三人。三人在金英的引领下进了书房,就见皇帝正在处理奏疏。

赶紧下拜道:“臣等叩见陛下!”

“都免礼吧!”

“谢陛下!”

“都坐下吧,今天要说的话可能有点儿长,一时半会儿说不完!”

“谢陛下体恤!”

三人分别坐下后,皇帝抬头问道:“胡爱卿!你是大理寺卿,是我大明的法律大家,你觉得这百姓造反该怎么定罪为好?”

“陛下!为了震慑不臣,臣以为该从严处置,所有反贼头目都应该杀无赦!”

“金爱卿!你认为呢?”

“臣大体上是赞同胡大人的建议,不过臣来之前就听说,白莲俘虏有几万人,一下子杀这么多人,有伤陛下仁义之心!”

“顾爱卿呢!”

“臣是御史负责监察风宪,只监督两位大人在审案过程中有无贪赃枉法的行为,不该发表看法,影响二位大人的判断!”

朱瞻基心中冷笑,这位号称直臣的左都御史不过是个投机分子罢了,一点儿担当都没有。都察院与六科的改革等到全国的新政推行下去之后,也要同时进行改革。

“诸位爱卿,朝廷设立三法司的初衷是什么?”

这个话可不好回答,若是一个后世之人,肯定会回答法律存在的价值就是体现公平,尽管现实中做不到,却不妨碍人们去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样政治正确的话。

可是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