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移民戍边(2 / 4)

宣德大帝 半老夫子 200 字 2021-10-17

位都认为应该在这里为大明海军设立一个补给基地,那就这么定了。”

说完便点名留下一名千总,以及一艘大战船和五艘小船,至于食物只给他们留下一个月的粮食和至少能够耕种千亩土地的种子。

以后的补给能不能跟上,就要靠他们自己了,这么大一片陆地,想要找点儿食物应该不难,就算下海打鱼也能解决温饱问题。

被留下的千总满脸沮丧,没想到郑和竟然将他留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连个人影都看不见。不过军令难违,千总只能带着手下一千多人留在了大河的左岸。

郑和给他的命令三个月内开垦一万亩沿河的土地,并且要将大河的河道修理一下,至少要将河岸加固一下,免得大雨过后,河水暴涨之后,将刚开肯定的土地淹没。

现在已经是宣德六年的六月,按照王景弘的信息来看,太阳挂在北边,说明现在应该是这里的冬季。

冬季都这么热,那就说明这里跟大明的琼州府差不多,应该是全年都是夏天。王景弘的这个发现非常的重要,通过大明历和太阳的方向就能判定一个地方的季节,太阳在北边的时候大明最热的时候一定是这里最冷的时候。

不管千总情不情愿,都要留下来为大明的开疆拓土事业贡献力量,在河口留下人马之后,郑和再次扬帆起航,半个月后穿过暴虐的西风带,船队开进南平州港湾。

刚进港湾,迎面就装上了留守的巡逻船,看到国内的船队到来,巡逻船上的官兵顿时欢呼起来,他们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最盼望的其实不是什么高官厚禄,而是看到国内的来人,听到国内的消息,虽然很大概率听不到家人的消息,但是只要国内太平无事,想必家人也安然无恙吧!

很快报信的快船就将国内船队到来的消息禀告给侯显,侯显赶紧带着留守官兵到港口上迎接,如今的港口已经有了一条木制的栈桥,另外一条石砌的栈桥正在建设当中。

整个船队,除了海军官兵,还有一个来自山西的卫所以及家属。几万人光是下船就要半天的工夫,郑和早已经提前下船与侯显见面。

侯显没想到是郑和亲自来了,赶紧行礼道:“老前辈,没想到是您亲自来了,晚辈给您行礼了!”

“侯显!把你一个人丢在大明万里之外为国戍守,辛苦你了!”

“都是为陛下效忠,辛苦点儿也值得,郑公过来的时候也发现了,这里至关重要,守住这里就能挡住西夷东进之路,这里大明绝对不能丢。”

“你说的没错,陛下看过地图之后,直接就给这里取名南平州,这个名字意味着什么,你还不清楚吗?”

“南平州!”侯显自言自语了几遍,兴奋的说道:“没错,外敌在这里就被平定,这里就是我大明的最南端。”

“守住这里的关键是,咱家给你带来了一个卫的人马及其家属,只有有人才能守住这片战略要地,就是不知道你能不能让这几万人吃饱饭?”

“吃饭没有问题,不过这里只能吃鱼,晚辈手头人少,并没有开肯出多少耕地。而且此地非常的干旱,若是没有河流得不到灌溉,种植庄稼并不划算。

不过此地的畜牧条件很好,若是有牲畜的话,相信用不了多少年就能牛羊成群。”

郑和摇摇头道:“我汉人不善于放牧牲畜,还是种地更好一些,这次咱家带来的移民是从山西北部过来,他们的老家也是常年干旱,他们都有在旱地生活的经验。

而且也带来了高粱、菽豆等耐旱的种子,能不能种地,这些有经验的老农一看土地的墒情就能知道。”

“郑公公有所不知,现在是七月,在南平州是隆冬季节,这个地方很特别,冬天雨水多,到了夏天,一个夏天都不一定下几场雨。

没有灌溉根本就无法耕种土地,我们在这里登陆的时候,这里根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