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离任(2 / 2)

宣德大帝 半老夫子 2474 字 2021-09-18

该是他们这些圣人门徒才配拥有的,怎么能让一个杂途出身的俗吏占了鳌头!

进了京的唐三任,再次露出了自己那谄媚的笑容,在官廨中,见了谁都是一副溜须拍马的表情。就是这幅表情很好的隐藏他内心的锋芒,让官员们对他放松了警惕之心。

众臣似乎觉得这位就是个幸进的小人,估计万民相送也是自己编造出来,博人眼球的话语。这样一个庸人丢进朝堂里,就如同一滴水落入池塘,虽然存在,却无人会关注到他。

————————

唐三任离任给况钟的震撼极大,不同于京城的半信半疑,或者说是压根儿不信。况钟可是知道这位唐知州似乎预料到百姓会相送与他,才选择了谁也不告诉,悄悄的走。

没想到老百姓还是发现了他,还是要执意的送他。这是什么?况钟太清楚了,这就是民心所在。皇帝的新政让这个偏僻的山区小县,一跃成为了整个大明首屈一指的直隶州。

这其中的种种因果都与这位唐知州有关,可以说新政是皇帝理论,真正把理论变成实际的是这位离任的唐季重。

况钟不知道自己能做到唐季重的几成水平,为了陛下的信重,为了不被房山百姓的瞧不起,他都不能退缩。

这一刻离任的唐三任激起了况钟的好胜之心,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出比唐三任更加出彩的政绩。

房山的情况不同于其他州县,这里有太多与其他地方迥异的地方,首先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观察,况钟发现,在整个大明愈演愈烈的土地兼并,在房山正好相反。

士绅竟然在房山站不住脚,这可不是官府在挤兑士绅,而是士绅找不到给他们耕种土地之人。就算是失地的百姓,也能在官府主导的工厂里打工,比佃租地主的土地收益更高。

从外地招人进来,还没等捂热乎呢,就抛下地主,一头扎进官府的工地里不出来了。地主拿人家也没办法,佃户与地主没有人身依附关系,当佃户不佃租地主的土地,地主还真没有什么好办法对付佃户。

人家佃户发现身边的百姓都有自己的事业,无论是种地养殖还是做工,经商,都能在房山这片土地上找到一条发家致富的路子,有更挣钱的营生,谁还愿意做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