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见闻(2 / 2)

宣德大帝 半老夫子 210 字 2021-09-03

觉得哪里不对劲。

老仆的一句话点醒了况钟“老爷!若是老朽能生在这样的村庄,每天含饴弄孙,哪怕就活一年也值了。”

孩子!没错!这村子怎么没有嬉闹玩耍的孩子,他们的孩子去了哪里?

“走!我们找个地方吃点东西,歇歇脚再走!”

几乎每个挨着官道的村子,官道两边都有不少铺面,一些心思灵活的村民即使没有铺面,也会在官道两旁摆出自家的土特产,供来往的客旅选择购买。

主仆二人选择了一家比较干净的小馆子,小馆子是夫妻店,浑家在前面跑堂招呼客人,男人在后厨收拾吃食。

主仆二人要一盘卤鸭肉,配上一份儿鸭血粉丝汤,配上二两高粱烧,乡野味浓郁。

可惜现在刚开春,野地里的荠菜、苦菜、蒲公英等野菜还没长出来,不然更加的野趣十足。

妇人上菜的时候,况钟借机问道“大姐!小店生意怎么样?”

“还算不错,比种田的收入要好一些,这两年我房山百姓普遍都日子好过起来,外乡的客人也愿意来我们这里做生意的,人多了生意就好做了。”

“某家路过几个村子,怎么看不到村子里孩子们?”

“客人是外乡人,第一次来我房山吧?”

“大姐好眼力,某是江西布政使司靖安县人,听说房山乃是我大明最富裕的州。前来房山游历!”

“这就难怪了,我房山与大明任何地方都不一样。您刚才说的大街上看不到孩子,那是因为整个房山的大一点孩子都去学堂读书了。”

“读书?”况钟有些惊讶,房山这是要让所有老百姓的子弟都读书啊!房山百姓都这么富裕了吗?

“是啊!只要满八岁的孩子,不管是男娃娃还是女娃娃都必须要去学堂读书,读三年书之后,就要参加考试,若是考试过关,就继续读书,若是考试成绩不好就回家跟着父母做事。”

“这样都让孩子去学堂读书,家贫的人家能够承担的起孩子的束脩与笔墨纸砚的费用吗?”

“孩子读书不要钱,父母若是不送孩子去读书,还是被官府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