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藩属国问题(2 / 2)

宣德大帝 半老夫子 2083 字 2021-07-16

是铁锅。

因为草原上的铁匠可以打制弯刀、箭头,却不会制作磨具进行铁锅的铸造,蒙古牧民来说一个铁锅比一百两银子更重要。

“陛下!如此功利之心,如何能让藩属国信服,如何能彰显我大明的大国风范。”

“大国风范在我大明军人的刀锋之下,大国风范在我大明独一无二的商品之上,大国风范在我大明的科学技术领先世界上,大国风范在我大明文化的包容性上。

只要我大明在军事、经济、技术、文化等各个方面都领先于世界,还怕没人来抱我们的大腿吗?就拿这次鞑靼归附来说,他为什么要跑来归附大明,大明给他们好处了吗?”

众臣当然知道鞑靼前来归附是因为鞑靼认为大明能够庇护于他们,而庇护的前提是大明要有足够的实力。至少要让鞑靼觉得我们有足够的实力,他们才能认为我大明能够庇护于他们。

可是这与儒家的思想格格不入,儒家期望的是四夷仰慕天朝风物、衣冠,以此愿意臣服于大明的冠冕之下,实现儒家口中的万国衣冠拜冕毓的盛世,为了这样的盛世花点钱也可以,这才是大明朝对于朝贡使臣厚赐的原因。

若是按照皇帝的说法,儒家的作用已经没有那么大了,这是儒臣们绝对接受不了的,发展军事武人必然抬头,这几年好容易压下去的武人势必又会成为朝堂的主角。

发展经济,商人的地位必然提高,经商的环境也会持续改变,官员们再想随意盘剥商人,让商人变成他们的钱袋子可就难了。

发展技术,匠人的地位就会提高,朝廷本就不多的官位就会被地位提升的匠人挤占掉一部分,尤其是工部未来就会是工匠的天下。

这也是文官们听到皇帝要提升太医院的级别,而且只用学医者这样的政策后,反应激烈的原因。

他们知道这样的口子不能开,一旦打开,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学医,通过学医而进入仕途。工匠也是如此,吴四福如今已是皇家制造局的大使,正式的进入了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