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疍户(2 / 2)

宣德大帝 半老夫子 2198 字 2021-05-01

难住,接话道“可以安排人教授他们耕作土地,只要学会种地,也就有了生存的本事。”

“人家若是愿意种地,祖先那会儿就不下海漂泊了,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生存技能,贸然让人家改变,人家根本受不了。

条件不合适人家大不了不当兵,朝廷总不能把人绑到军营吧!”

王景弘也被问住了,在招兵的问题上是朝廷有求于疍民,而不是疍民有求于朝廷。

不给疍民一个让人家无法拒绝的条件,人家凭什么给朝廷卖命。

“殿下可有什么好办法?”郑和问道。

“不敢说是好办法,孤说出来你们参谋一下!”

“殿下请讲!”

“你们就是陷入一个惯性思维方式之中,认为疍民上岸之后就不能再下海,总想着强迫别人改变固有的生活方式。

换位思考一下,有人强迫你们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让你们不能喝茶,不能喝酒,也不能吃肉,还要逼迫你们去做不愿意做的事,你们愿意吗?

孔夫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这个道理。这种安置百姓的差事最难做,也最容易让百姓记住你。百姓看不到更高的层面,只能看到关于自身的切身利益的问题。

我们再考虑问题的时候就应该按照所安置的百姓的长处进行合理安排。疍民有什么长处?”

“疍民人人会水,会操作舟船,能潜水采珠。”王景弘是不错的捧哏,恰到好处的接住了朱瞻基的话。

“既然疍民的长处是水中,那就安置与水有关的差事。大明现在的交通状况很是混乱,不然也不会有‘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的说法。以后这种混乱的状况必须得到改变,这就要官府出面干涉,对一些民怨极大的行业进行整顿。

想要安置疍民,交通行业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未来大明将组建航运商船队,这些疍民就是最好的水手。

将妇女儿童安置在陆地上,男人年轻的进入军队,岁数大一点的可以进去进入船队,国内这么多的江河,还安置不下这点疍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