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其实对于旦角演员来说,是有些难度的。
在京剧界,有这么个俗语,叫男怕西皮,女怕二黄。
其实这就是因为皮黄两种声腔的不同导致的。
西皮唱腔旋律色调明朗华丽、高亢尖锐,跳进音程较多,整体音区偏高。
多用来表现抒情的喜剧情节和愉悦的人物心情及慷慨激昂的情绪。
二黄声腔旋律色调暗淡凝重、平稳沉实,以级进音程为主,整体音区偏低。
节奏慢时,多用来展现压抑苍凉的悲剧情节和忧郁哀伤的人物情绪。
节奏强劲时多表现悲壮激愤的戏剧情节和凄楚哀婉的人物心绪。
旦角演员因生理上的嗓音条件,演唱西皮唱腔游刃有余,而老生则比较吃力。
就像是林桐之前展示的生旦最有名的对戏《坐宫》,旋律紧促明快,行腔起伏跌宕,势如疾风骤雨的28句“夫妻对唱”,曲调抑扬顿挫,一气呵成。
用f调唱下来,旦角游刃有余,而老生勉为其难,再加上后面响彻云霄的嘎调“叫小番”,对于老生演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心理压力。
旦角的二黄唱腔比生腔要高四度,音域自然要比老生高,唱起来吃力,因此旦角的二黄唱腔常用调门要比西皮常用调门低,所以,才有“女怕二黄”的说法。
其实这个“怕”字,并不是说演员真的怕唱这些,其实说的是,这些对于不同演员的压力而已。
所以,这个女戏迷对声音的这种掌控能力,让林桐非常的喜欢。
有些人的嗓音条件很好,但是一唱起来,声音容易发飘,这就是不能自如的掌控声音的结果。
虽然简简单单的两句唱词,让林桐对这个戏迷有了很深刻的印象。
“不错,不错,很难得啊,这个声音我很喜欢!”林桐的点评非常的简单,但是大家都可以看出,林桐是认真的。
董怡笑着说道,“看来你确实对这个戏迷很欣赏啊,那么就让我们看一下最后一位戏迷吧,请四号四号戏迷发声。”
一段中规中矩的《苏三起解》,林桐心中也是一阵遗憾,毕竟是戏迷,也不能有太高的要求。
“唱的不错,很有味道,看来是下了功夫了!”
林桐的点评也是四平八稳,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地方。
董怡笑着说道,“好,这四位戏迷的演唱结束,那么就让我们现场的观众来为他们打分,评出你们心目中最像谭派和最像梅派的戏迷吧!”
经过两轮的投票,最终的结果出现在了大屏幕上。
现场一共一百位观众,最终的分数也出来了。
一号获得了85票。
二号获得了97票。
三号获得了89票。
四号获得了83票。
董怡笑着说道,“那咱们就先有请出四号戏迷,让我们来见一下她的庐山真面。”
“大家好,我叫田悦,是一名人民教师,我是教语文的,从小就很喜欢京剧,……”
“有请一号戏迷出场!”
“大家好,我叫……”
这两位戏迷都是普普通通的戏迷,机缘巧合下与京剧结缘,能够出现在这里,就说明他们已经算是很专业的票友了。
“接下来,有请三号戏迷出场!”
三号大门打开,一个英姿飒爽的年轻姑娘走了出来,高高的马尾在后面不住的甩动着。
当她看到林桐的时候,忍不住激动的说道,“师哥好!”
林桐有些好奇的问道,“你是?”
程潇潇一脸崇拜的说道,“师哥,我也是华夏戏曲学院的学生,我现在大四。”
一听是自己学校的学妹,林桐脸上的笑容更加的真诚了。
“原来你也是华戏毕业的,你的老师是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