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8章 兄弟俩的完美组合(2 / 4)

大国军垦 大强67 4313 字 1个月前

在德国慕尼黑国际新能源展上,战士集团的展台被安排在偏僻角落。

叶风却早有准备,他邀请德国前能源部长担任项目顾问。

当白发苍苍的施密特教授在发布会上展示战士集团与慕尼黑工业大学联合研发的“零碳炼钢”技术时,原本对华夏企业持怀疑态度的欧洲媒体纷纷将镜头对准展台。

然而,就在合作协议即将签署的前夜,一封匿名举报信寄到了德国联邦经济部,指控战士集团技术存在“数据安全漏洞”。

叶茂得知消息后,连夜协调国家网信办和工信部,在48小时内出具了由国际第三方机构认证的安全报告。

同时,他推动华夏与欧盟签署《新能源技术数据互认协议》,这份协议不仅为战士集团解了围,更打开了整个华夏新能源产业的数据出海通道。

叶风趁热打铁,在布鲁塞尔设立欧洲研发中心,高薪聘请当地顶尖人才,将技术研发与本土化运营深度绑定。

在英国北海的海上风电项目竞标中,叶茂通过政府间合作,促成华夏与英国签署《中英清洁能源伙伴关系宣言》。

叶风则以“技术+资本+运维”的组合模式,联合当地企业成立合资公司,承诺将部分收益投入英国沿海社区的新能源教育。

这种政企联动的策略,让战士集团在强手如林的北海项目中脱颖而出,更赢得了欧洲民众的好感。

当叶风准备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建设超级电池工厂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阻力。

当地议员以“可能威胁国家安全”为由,推动立法限制外资进入新能源核心产业。

叶茂迅速联合商务部,通过世界贸易组织发起贸易争端解决程序,同时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公开美国限制清洁能源投资的行为。

国际舆论的压力下,美国国会不得不重新审视相关法案。

叶风则巧妙利用自己米国人的身份和在硅谷的人脉资源,与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等顶尖学府合作成立新能源实验室。

他还宣布将工厂20%的股权开放给当地社区基金,这种“利益共享”的模式不仅化解了政治危机,更让工厂成为德州历史上首个获得“绿色社区贡献奖”的外资项目。

在南美洲,叶茂推动华夏与巴西、阿根廷签署《锂三角开发合作协议》,战士集团以技术换资源,在玻利维亚的乌尤尼盐沼建立全球最大的锂矿开采基地。

叶风则负责将开采出的锂资源,通过雷神集团的全球供应链网络,输送到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电池工厂,形成“资源—技术—市场”的完整闭环。

迪拜世博会,华夏国家馆的“未来能源”展区成为全球焦点。

叶茂作为特邀嘉宾,在这里发布了《全球新能源互联互通倡议》,倡议书中提出的“清洁能源丝绸之路”构想,将全球五大洲的新能源基地通过智能电网连接起来。

叶风则以企业家代表身份宣布,战士集团将投资1000亿美元,用于建设跨境能源传输网络。

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南缘,由华夏援建的“太阳谷”光伏电站群正式并网发电。

这个项目由战士集团提供核心设备,并且负责智能运维,而叶茂则通过中非合作论坛,为项目争取到了长期低息贷款。

当第一缕电流点亮西非村庄的灯火时,当地酋长将刻有“光明使者”的金质勋章,分别授予了叶家兄弟。

纽约时代广场的巨型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战士集团新能源汽车在欧洲街头穿梭的画面。

巴黎埃菲尔铁塔下,雷神集团的储能系统为夜间景观灯提供清洁能源。

悉尼歌剧院的屋顶,铺满了战士集团生产的柔性太阳能板……

这些画面不仅代表着商业上的成功,更标志着华夏新能源产业真正站上了世界舞台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