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三一章 凛冽的冬日(五)(2 / 4)

方好记……尽量记清楚每户有几个人,初期的记录不麻烦,怕的是中途出变故……这两百多个人,再分作六个班,每天六轮宣讲,如果每天都有几个人不肯来,后期就很麻烦,甚至于多出一些冒名的、捣乱的,我们初来乍到分辨不出来,就要丢脸,虽然说起来捣乱的我们就不给他们分地,但咱们第一轮做事,还是尽量要漂亮,没必要搞得鸡毛鸭血……我过去记人样貌啊,有一些心得……”

一面向前走访,康竹铭一面跟宁曦、秦维钧说着这些要点。宁曦便仔细地听着,也在笔记本上做了记录,背了一个包袱的秦维钧凑在旁边看。

十月底的农村已是农闲时节,灰、黑相间的房舍间,流着鼻涕的小孩子在道路上呼喊奔跑,一些土墙上已经刷起了“平均地权”、“平等”、“民权”之类的标语,大人们在屋檐下、房屋里以警惕、迷惑又或是蠢蠢欲动的神态打量着行走在村庄里的华夏军成员们。

昏暗之中,眼神交换、窃窃私语。

衣着破旧却也整齐的康竹铭等人便在驻村老兵的带领下,一间一间院落的登门。进门之后,康竹铭便首先敬礼,然后打招呼。

“是刘刘叔家吧,老叔好啊,我是华夏军来的宣讲员康竹铭……”

第二名宣讲员报上姓名后,宁曦也在一旁敬礼,大声道:“叔,俺叫狗蛋!”

秦维钧道:“俺叫猫蛋。”

两人都取了令人感到亲切的名字。

“……咱们是过来办分地事情的,不知道老叔清不清楚这个事……对了,冒昧登门,有点小礼物,各家都有的,老叔不要客气……”

说话间,由秦维钧呈上一小包印有平等宣传图的糖果,待到对方不好意思地收下,便开始讲述过两天将要讲课的事情,顺便将这户人家的实际人数及姓名再做印证。

天色阴冷的村庄当中,八个小组的宣导成员都在走访着村内的居民,打招呼,递宣传糖果,介绍之后的课程事宜。而眼见华夏军的成员态度温和,不少的居民在稍许的沟通后便也小心地询问起是否真能有地分、那考核难不难之类的问题来,康竹铭等人便也耐心地做出一番讲解。

国家说要分给人土地,说要人人平等,这是千百年来未曾有过、未曾实现过的事情,它的开端也就这样平静地进行着,听说了的人们或有憧憬,但也充满了不安与质疑。

亦有部分居民,对此事表现出了巨大的抗拒,冬日里的交头接耳与窃窃私语中,偶尔会夹杂村中老人的骂声。

这一日康竹铭带着宁曦先后走访了村内的五十余户人家,到得傍晚,双方才分开,他在食堂匆匆扒了几口饭,便去到村内另一处战线上。这是由土地、财政、律法方向的组员们,与村内的宗族宿老、大地主们进行土地赎买沟通的现场,地点位于村内的刘氏宗祠当中,他到来时祠堂内已点起油灯,气氛压抑而沉闷。

来到这里的组员与村内地主、宿老们已经进行了一整天的宣讲与沟通,车轱辘话都已经来回说到。但随着康竹铭的抵达,祠堂内的气氛仍旧爆发出了一波热烈的高潮,所有白日里已经抛出过的话题再度展开——但这也是先前的推演里就曾有过的预计——康竹铭对各种话题又做了一次回应,从天下大势到华夏军的思想再到对每一个人利益的安排,再之后,自然又是一轮早已说过的话题。

“……此地田产乃我祖上传下,从未巧取豪夺……你华夏军仗势欺人、倒行逆施,你就不怕万民哗变吗——”

康竹铭在回应之余,也只是平静地说了一句:“我们希望,还是不要哗变。”

古往今来,土地的利益,以及人们对于私产正义性的维护,从来都不是平静的口舌之争能够改变的。一如对方所言,他祖上一代一代地积攒田产,在他眼中也未曾巧取豪夺,你突然要收他的地,说是为了人人平等,为了将来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