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到中秋果然值得 作者zephyr05(2 / 3)

影响的那个局。像情节发展到现在,如果说宁毅能影响到武国的外交,进而对未来的战事产生什么决定性的影响,我是不信的。但在江宁商界这一亩三分地,因为苏家本身的实力,因为苏檀儿积累的威望,他才有了舞动长袖的势头。

同时我也对自己产生一定程度的赞叹。这一个月的圈养,时间点恰得太准了,刚好把一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了解清楚。当然,如果我再等一周,看到尘埃落定,苏檀儿成功登顶,席君煜瞠目结舌,周家姐弟五体投地,外界一片哗然,驸马与王爷再次赞叹,心中的满足感会更强烈一些。这种种反应,5章之内应该能交待完毕。于是又对香蕉产生愤怒。如果他不断更,那么我的计划将更加。

其实之前已经产生了一点疲惫。对上的书,没了激情,香蕉不幸在波及之内。书养肥了,却没了胃口,以前也有类似的情形,当年静官的兽血,就是这样被我肥掉,后来想起还有这本书,也只是省略掉中间的百万字,直接把结局看了,完事。

但今天是中秋,是一个团圆的节日。既然我承诺了,就应该把事做完。庆幸的是,香蕉到底没让我失望。故事发展得很好看。有些人说,这也叫高潮?完全没有做掉小顾子时的狠厉与张扬,觉得不给力,场面完全没有hold住的感觉。我觉得真有意思。看来香蕉强调的“转换思维”和“解决问题”这两个中心思想,还是少有人领会得。照这种趋势,我竟然可以算是半个知音,足够沾沾自喜了。

本书开宗明义宁毅前世是一个顶级商人。但凡做到顶级的人物,必定不会在意一城一村的损失。毛太祖当年说过,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庶几是同样的意思。这是说,问题总有解决的方法,要因地制宜,套用马列哲学,叫做具体矛盾具体分析,特殊矛盾特殊解决。像小顾子这种雇凶杀人的,自然是从肉体上毁灭,但这压根不是宁毅所擅长的,不然他也不会弄到如今左手依旧绷带。反倒是这种商战的诡谲,正是他大展拳脚的所在。所以他也不用逼死乌家,他只需要最大限度地争取利益。在商言商,利益最大化就够了。

更何况,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想做到无赫赫,那可比赫赫要难得多。引起的注意越多,死得越快,这其实不是中国特色,举世皆然。活得最久,才能笑到最后。

当然了,这些都是马后炮,充其量,只能说是意犹未尽心神荡漾之下的感慨。书评区又有人认为,烧布灭苏家,栽赃嫁祸之类,同样使乌家摆脱危机,也不用受宁毅要挟,说不定还能剪除掉宁毅这条毒蛇。这些其实无意义,就像看三国,大家都知道如果诸葛亮如果不派马稷守街亭,蜀军就不会败,魏国就要倒大霉;也知道如果关公不败走麦城,吴蜀不会反目成仇,魏国同样要倒大霉。总之让魏国倒大霉的事情,多了去了,但最终如何呢?还是曹丕一统天下。这是历史,也是小说,不是现实。如果在现实中,宁毅又不是神仙,的确暗箭难防,就算重生了又如何,又不知“历史大势”,没有这种金手指,如何能趋吉避凶。就算他综合分析的能力再突出,能从纷乱的细节中推断出更多的东西,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指不定也有横尸街头的一日。

但别忘了,这是小说,尤其是香蕉的小说。宁毅有主角光环护身,即使乌家拿出冲锋枪,香蕉也能保证宁毅安然无恙。只要宁毅不死,乌家就要死。但这又将情节拖在江宁这一块地界,而且腥风扑面。这种情节当然允许的,也能写得很好看,说不定香蕉就会这么写。但如果不这么写,也能写得很好看。情节的发展,方向多了去了。

因此只需要考虑方向问题,不用考虑合理。不是说不要逻辑,只是说这些情节,原本在作者的一念之间。自圆其说是每个成功作者的起码本事。说乌家将会暗招迭出,没有问题;说乌家拱手认输,也能花团锦簇。完全看香蕉对节奏的把握,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