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大乾帝国(2 / 4)

皇帝本人其实是希望把李轶从宗人府放出来的。

第一,身为父亲,他已经七年没见过那位曾经最宠爱的儿子了,也想见上一见。

第二,太子党势力越来越大,仅凭二皇子、三皇子已经有些无法制衡太子党了,皇帝需要再放一个王爷出来制衡太子。

第二点原因的可能性甚至可能比第一点要大。

这就是权谋,这就是政治。

自古最无情是帝王家。

一切都是为了政治和权力服务,什么亲情都得往边上搁一搁。

至于皇帝有那么多皇子,为什么偏偏要放一个曾经谋反过的李轶出来制衡太子,答案其实也很简单。

除了太子、二皇子、三皇子和六皇子李轶,别的皇子要么在边疆戍边,要么在自己的封地上。

上面已经说了,皇帝也不是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

人家太子党也知道皇帝想拉一个皇子进来制衡太子党,皇帝平白无故召一个皇子回京,太子党能不跳出来反对?

李轶就在帝京,被关在宗人府七年。此次爆发瘟疫抗疫有功,可以以此为由,名正言顺把李轶拉出来制衡太子党。

饶是有了充分的理由,太子党依旧要跳出来反对。

太子一个眼色,一位太子党的大臣就跑了出来“陛下不可,齐王七年前擅自带兵入帝京,企图谋反,本该是死罪。

陛下仁德,免去死罪,关其在宗人府思过,已是大恩。

虽说本次齐王抗疫有功,但也抵不上当年陛下的恩情。”

能站在这大殿上的人哪个不是一等一的人精?

人家说了,李轶今天的功抵不过当年皇帝免去他死罪的恩情,所以这次就不用奖赏,说得还挺有道理。

皇帝面色一沉,有些不悦!

太子党果然越来越强势了,这让他更加坚定了放李轶出来的想法。

“诸位爱卿,说说你们的看法。”

皇帝扫了众臣子一眼,沉声说道。

这话明面上是对所有大臣说的,其实是在暗示皇帝党的臣子,让他们可以出来对线了。

很多时候,皇帝是不可以直接开口说出内心想法的,还得用臣子的口来说,然后皇帝假装为难,最后勉为其难答应,接着臣子跪拜谢恩。

简单点说,就是找个背锅侠。要是成了事,那是皇帝英明神武,能听取贤臣意见。如果坏了事,那是这位臣子的锅。

皇帝是永远不会错的,错的只会是臣子。

皇帝党的一位臣子很快就意会到了皇帝的意思,立马出列“臣以为应该赏齐王。齐王七年前起兵谋反,是因为年幼心智不成熟,被有心人怂恿,才酿下大错。

如今齐王已经在宗人府思过七年,已经深刻认识到了当年犯下的错误。

于公,有功不赏,岂不是让天下有心为朝廷建功立业的人寒心?

于私,齐王毕竟是陛下的儿子,已经七年了,难道不应该让他回来尽尽孝吗?”

这位皇帝党臣子跟在皇帝身边多年,猜到了皇帝的心思,说得更加直接。不但要帮李轶要奖赏,还要把李轶放出来。

更关键的是,他说的无懈可击,让人找不到漏洞。

是啊!有功不赏,以后谁还替朝廷卖命。身为人子离开父亲七年,让人家回来尽尽孝都不可以吗?

太子党全都哑口无言了,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反驳。

坐在龙椅上的皇帝心里很高兴,但假装为难,沉思数秒,最后一脸无奈的说“宣,齐王李轶。”

议政的大殿距离宗人府很远,按理说让李轶从宗人府到大殿,起码得小半天。

可是,这是电视剧,太监一宣,陈航扮演的李轶就登场了。

陈航神色慌张,低着头走到御前,扑通一声就跪下去“罪臣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