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1 / 2)

王康林语嫣 天香瞳 2088 字 2021-01-26

边境守军主帅温通书送回来的情报很详细,显然也是经过细致的询问汇总。这件事就是卫国做的,准确的说就是天问。在收到的时候,王康就立即明白了天问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扰乱边境,霍乱大秦。温漳说的也没错,站在本国立场上,将这些人清除,是最简单的,也是最佳的处置方式。这也不过是他一句话的事情。可他不能那样做。他要顾及声名。哪怕这些难民都是来自他国。现今新朝进入正轨,人心归一,欣欣向荣。这样做有违人礼天和。而且他也过不去内心的坎,如果他真那样做了,那他也就不是王康了。他相信天问也肯定是有后手的,也许那样反而落入他的圈套……所以他要反其道而行。你给我这么多难民,让我难以处置,增加我的压力,可从另外一个角度,从长远来看,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从古至今,都有一个不变的定律。得民心者,得天下!大秦并不排外,王康要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大一统王朝。包括他统一货币,建立联盟,都是为这件事情而准备。也许,这就是一个契机。之前长时间的战争,将这个国家破坏到一塌糊涂,前朝大楚从曾经大陆人口最多的国家,衰落到极致!人口损失巨大。而大秦版图,出现地广人稀的局面。因前朝楚国的政治制度导致很多耕地荒芜,未开垦的荒地很多,这个国家还有很多资源没有被探索发现……那些贵族,诸侯只看中眼前而不重未来,也不会管那些平民百姓的生死。但王康不会那样。他要保证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这个任务很艰巨,任重而道远。所以这就需要有更多的人投入生产,投入建设,去开荒,去耕种!人,才是根本!开明三年,是建设之年。就像工部尚书说的那样,这些建设都离不开人……而这些涌入的难民,就是最好的劳动力!这样分析下来,利大于弊。思绪闪过。王康开口道“看待事务要从辩证的角度。”“何为辩证?就是分析利弊。”“温漳和郭祖得的建议是完全站在本国角度立场,他们没有私心,但朕做不到!”“如果朕那样做了,朕跟天问又有什么区别?”“陛下圣明!”“陛下仁慈!”众多官员相继开口。“所以朕决定,把他们留下来!”王康沉声道“准确的说是救助他们!”“可是?”听到此。温漳忙着道“如果是这样,我们的压力会很大很大,而且他们并非本国人……”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王康打断。“朕要建立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统一大王朝,岂能没有这般胸襟?”王康沉声道“在朕的眼中没有卫国人,没有吴国人……只有秦人!”“东方三国,迟早要并入我大秦版图!”此言一出。所有人都是猛然一怔。他们还是低估这位陛下的雄心壮志!他要做的是一个千古帝王。他要做的是其他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所及皆为秦土。这让他们感觉到一阵的热血沸腾!就连温漳也是目光变化,这位陛下每一次都能给他新的认识。永远也不知道他在想的是什么。“我等愿尽心辅助陛下,成就伟业!”一众官员皆是开口。“只是这样会很难,多那么多人,就是多很多张嘴,吃住要怎么解决?”温漳低沉说道。这是从实际出发。“对!”郭祖得开口道“还是我说过的问题,东边地域的人排外心里极强,如何融洽相处也是个问题。”户部尚书允成也接着道“朝廷的财政都已经做好预算,今年要有不少工程开工,钱粮方面很紧张。”“而且河堂郡,石乐郡,山漳郡,竹城郡,这几个郡虽说产出不少,但也担负着西北,西南几大省份的消耗用度,也是相当的紧张。”“边境守军都在屯田自给,他们那部分是不能动的,眼看就要起战事了。”兵部尚书霍运也提出自己的疑虑。“还有一个问题要考虑,他们毕竟是外人,而今情势特殊,被迫来到秦地,以后安稳了,他们回去怎么办?”众人皆是发表看法。这是从实际出发考虑问题。王康没有插话,认真听着。“难是一定的。”王康沉声道“开明元年,新朝初建,又遇大寒,那个时候才是真的难,我们不也挺过来了吗?”“从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