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三字经(1 / 2)

初唐小王爷 出樘子弹 2150 字 2020-11-26

小孩子在记忆里方面,还真的比老年人好上不少。不过孔颖达到底是孔家传人,没多长时间也能背得出来。

加下来的几天时间,李佑都是训练过后,便去孔府,帮助孔颖达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一个时辰后才回到楚王府,晚上再教那群学生。

几天的时间,无论是孔颖达爷孙两人,还是楚王府的那百名学子基本都会灵活运用拼音之法了!

孔颖达和孔诗瑶本身就认识字,掌握的更快更多。基本将字典给吃透了。现在已经可以进入编写《字典》的这个阶段来了。

楚王府这百名学子也可以正式进入认字的阶段了。学会了拼音之法,那就需要一本标注的有拼音的书籍。那什么书籍是和儿童认字初期呢?

现在已经有了《千字文》!这的确是一本非常好的书籍,但是在李佑看来,这难度好像有点大了。至少对于开始学习认字的孩童而言。

千字文前面几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这些字从一开始就比较复杂了好吧。所以比起《千字文》,李佑觉得《三字经》更加适合孩童认字的读物。

三字经前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是不是感觉《三字经》比《千字文》要简单不少!!是更适合启蒙孩童的读物吧!!

而且《三字经》可不只是容易读这么简单。它的教育意义才是主要的。稍微读一下便知,它将所见所闻,都有个概述,真可谓是给孩童开了眼界,涨了见闻!!

李佑现在虽然是过目不忘,但是以前并没有这项能力啊,以前读过的书籍,也都忘得差不多了。再加上《三字经》他还真没有认真读过。

只有在系统商店中将其兑换出来。在仔细阅读一番,居然发现这还是一个改版的。有关历史方面,《三字经》从‘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开始,一直到‘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为结束。

但是现在身处唐朝,所以后面的内容自然不能出现的。不然《三字经》中出现‘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这么一句话,那就好玩了,李世民不打死李佑!!

而这上面改成‘太上皇,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今圣上,定天下,国强盛,百姓富!万国贺!!’

这样看着就通顺了很多。

在检查一番,发现本没有什么毛病。李佑这才满意的将原书放好,等第二日就将其交个阎立德,让他带去将作监刻板印刷!!

小贵子这时候带着两个年轻人走了进来。见到李佑,连忙小跑过来行礼,李佑看着这两个年过二八的年轻人问道“这两位是??”

两位年轻人都是一身书生装扮,一个是胖胖的小胖墩,一个长得却是高高瘦瘦的,两人倒是形成了鲜明对比啊!

两人对李佑拱手行礼,高瘦男孩首先开口道“启禀楚王殿下,在下名叫罗豪!原在太学就读!受皇命跟随楚王学习知识!”

小胖墩也开口说道“在下名叫柳杰!原在太学就读,受皇命跟随楚王殿下学习!!”

看着他们两人那一副不情愿的样子,李佑就有些皱眉。怎么得?自己的学问还得求着你们来学啊?

正想让他们从哪来回哪去。小贵子却拿出一张宣纸。并说道“殿下,这是圣上特意交代给你的。”

李佑接过一看。上面大体意思便是这两人一向对天文地理很感兴趣,倒是和他说的那些学问有些重合之处。太学学子主要是为了入士,所以关于这方面并没有太多投入。不然就让这两人来他这里学习。

并且说明这两人还是有本事的。就连太史局的李淳风都出言夸奖他们。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