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君臣奏对(2 / 4)

贞观骇浪 覃哥哥 4274 字 2021-10-12

“停,让你不要骂人你怎么还马上瘾了。”

“对不起,没控制住。咱言归正传,陛下,臣想问您一个问题,历史上出现过那么多国家,为什么最后都走向了灭亡,强如大汉亦是如此?”

李世民想了很久才开口道:“朕熟读史书,通过分析各个国家灭亡的原因,朕认为土地兼并才是造成一个国家灭亡的真正原因,百姓没有了土地,就没有了生存的来源,起来反抗也是正常,还有就是统治者的无能,这些亡国之君无一不是庸禄之辈,只知道盘剥百姓,贪图享乐,焉有不亡之理。朕要谢谢你,让朕明白这一道理,看来朕该写一份一本帝范出来,严格规定一个帝王的行为规则,可土地兼并该如何杜绝?”

“能看出这些问题,陛下不亏为一位英主,先不说土地兼并问题,臣想问陛下,您的帝范真的有用吗?可能你的后代以及再后一代能够遵循,可再往后呢?他们还会否遵循您的帝范,甚至说根本就看不懂您所写的帝范。太上皇与您都是开国之君,经历过战争的洗礼,明白民间的疾苦,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可您的后代都是在深宫里长大,他们根本不用经历这些,只知道自己是一位帝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整天在皇宫里无所事事,身边的人就会给他找各种乐子,逐渐形成贪图享乐的性子。想要培养出一位合格的帝王,仅靠一本帝范根本不可能。”

李世民想了想,觉得冯智战说得有理。“可应该怎样做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帝王呢?”

冯智战想都没想,直接拒绝道:“陛下,这是天家之事,臣不敢妄言。”

“你是朕的女婿,可以当半个天家人看待,你就说说吧,对与不对朕都不会怪你,就当是帮朕个忙吧。”

李世民都这样说了,冯智战硬着头皮也得上啊,就算以后的帝王要找冯家的麻烦,那也是几代以后的事情了。“陛下,有句话叫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上学来终是浅,没有真正的到民间去看看走走,又如何能更好地体悟书中的道理呢。多的臣就不说了,以陛下的英明,应该能从历代帝王以及自身上找到答案。臣认为将一个国家的灭亡归罪于一位帝王,是有些牵强了,谁又甘心做那亡国奴?他们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做才能拯救自己的国家,因为他们接受的教育里根本没有这些内容。”

“你这是为那些亡国之君找借口,他们整天只知道寻欢作乐,败亡是迟早之事。”

“陛下,这能怪他们吗?他们从小就是这样长大的,期望他们能力挽狂澜那就是痴人说梦,臣不是要为他们找借口,而是想说明教育出了问题。至于史书上是怎么记载那些亡国之君的,臣很少看,那都是成功者书写的,不将他们写得腐败点,怎么能突出成功者的伟大。”

“好了,这个问题到此为止,说说该如何防止土地兼并吧,这才是亡国的根本原因。”

李世民是不想再讨论这个问题了,因为他也是一位成功者,冯智战也不想就这个事情争论下去,适可而止。

“是,陛下,土地兼并是不可避免的,不管您采取各种政策都很难杜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百姓将土地当作命根子,可他们对抗天灾人祸的能力过于薄弱,难免有需要出卖土地来换取一时的存活的时候,而世家,富户,官员等又一心想要多囤积土地以传给后代,这些人还不用纳税,说到这里,臣不得不鄙视制定这一税制之人,好阴险的用心,如此下去,只能让富人越来越富有,穷人只会越来越穷。”

“你鄙视谁呢,朕也有参与,继续说土地的事,税制你要批判一会再说,朕也觉得有些问题。”李世民直接打断冯智战的话,怕他又跑偏了。

“是,陛下,咱们国人对土地的热衷远远超出我的想象,历朝历代都是如此。我大唐建国不久,人口也不多,土地富余,所以这个问题还不突出,历史上每一次新国家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