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保护皇帝这个工具人67(1 / 2)

“今天也差不多了,小福子,宣布吧。”皇帝揉了揉头眉心,听这些人吵吵嚷嚷的,确实有点累了,倒是让他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

福公公恭敬道,“是!圣上!”

“殿试结束,众位学子可先行回府等待消息。”

说罢,福公公安排内侍领着一众人离开,而大殿之上的内阁大臣和六部尚书还在等待皇帝的吩咐。

“你们还等在这儿做什么?”皇帝直接摊开圣旨,打算按照自己的意愿,定选状元。

众位大人则面面相觑,按照往年科举的殿试规矩,都是在殿试结束后,皇帝根据最终与臣子讨论的结果再定,而今天这是打算直接就下达旨意吗?

郭尚书仗着自己与皇帝的关系,开口道,“皇上难道不需要再斟酌一二了吗?”

皇帝斜睨了他一眼,“今日就你话最多!”

其他大臣看见郭尚书吃瘪,也不敢再进言。

次日,殿试结果填榜后,皇帝于太和殿举行传胪大典,宣布殿试结果。

殿试发榜用黄纸,表里二层,分大小金榜。小金榜存档大内;大金榜加盖“皇帝之宝”,传胪唱名后,由礼部尚书奉皇榜送出太和中门,至东长安门外张挂在宫墙壁。

池金鳞在心中感叹,原来这就是所谓的“金榜题名”啊!

一甲三人,状元钟雨馨、榜眼池金鳞和探花李世勋,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

私下里李世勋还为池金鳞大致解释了一下状元游街,实是指皇帝在金銮殿传胪唱名,钦点状元、榜眼、探花和进士以后,状元带领诸进士拜谢皇恩后,要到长安左门外观看张贴金榜及回家的过程。

由“状元”率领新进士看榜,随即由礼部给状元插花、披红绸,新状元骑上御赐的高头大马,走过天街,以显示“皇恩浩荡”,这便是“金殿传胪”。这些读书人一旦金榜题名,便如“鲤鱼跳龙”,马上成为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新权贵。

璇玑和一众进士身着公服,头戴三枝九叶冠,恭立宫前听候传呼,然后与王公大臣一起进太和殿分列左右,肃立恭听宣读考取进士的姓名、名次。

这种庄严的仪式感,瞬间让池金鳞感受到“金殿传胪”对于读书人来讲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

“奏乐”、“鸣鞭”、“宣榜”

璇玑无聊的只想打哈欠。

礼部官员将金榜仔细地张挂出去,观榜后,传胪大典方结束了。

池金鳞同璇玑吐槽,“没想到古代礼数真繁琐,一个传胪大典就要折腾个半死,当年我看电视剧的时候,看着那些状元探花游街,还觉得挺热闹的,但现在自己经历了一遍,还真不是他这种现代人愿意受的。”

璇玑却笑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池金鳞“话说我不喜欢榜眼。”

璇玑“嗯?”

池金鳞“感觉自己比李世勋丑!”

璇玑“”

在家休息了几日,璇玑就开始正式“上班”了。

一般科举出身打算留在皇城供职的人,大多数都要在翰林院呆上几年,沉淀下来,再由皇帝安排去处,剩下的一些则是直接外派到地方,做个父母官,若是政绩不错,还可以升官。

为了尽快提高政绩,璇玑制定了大兴商业,和农业的计划。

兴商业,解决务工问题,增加税收,这样国库才能充盈,而国库充盈之后可以兴建银行,再利用产出的利益,修建学堂,培养更多的人才。

而当农业兴盛之后,会有大量的粮食和副食,这样为了交通的便利,便于物资的运输就需要建设城乡,修桥铺路。

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提高商人地位,允许商人子女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