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以诗会友(2 / 3)

么困难了!

苏扬扭头看了看,笑着说“诸位都是大唐年轻一代的翘楚,个个文采非凡,择日不如撞日,不如今天咱们就来一个以文会友,每一人现场做一首诗,只要某人所作诗能得到我和两位娘子的认可,想要参加科举者,我便引荐给后年的科举主考官;已经参加科考并中进士者但还未授官者,我亦可向朝廷举荐,就算我的脸面不够大,这不是还有公主嘛,公主若是举荐某人,想必朝廷不会不给面子吧?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在场的这几个青年才俊们还没有说话,外面看热闹的观众倒是起哄了,一个举着手齐声喊“作诗、作诗、作诗······”

宋之问齐声举起双手,外面围观的粉丝们都停止喊话,他转身向苏扬拱手“敢问将军作诗可有题目?可有时限?”

苏扬摆手“以一刻为限,题材、体裁、格律不限!”

“善!”宋之问点头,他背着手在堂前走了几个来回,又思索片刻,于是说“数日之前,在下与杨令明(杨炯)游少林寺,心有所感,偶有所得,方才细细思索,终成诗一首,还请将军、公主、夫人和各位兄台一起指正!”

“绀宇横天室,回銮指帝休。曙阴迎日尽,春气抱岩流。空乐繁行漏,香烟薄彩斿。玉膏从此泛,仙驭接浮丘”

苏扬听完不由抚掌,扭头问太平公主“月奴,你看宋延清这首诗如何?”

太平公主很高兴,她夸赞道“辞藻华美,以少林寺之宫殿景致寓我大唐气象恢弘,实乃上乘之作!”

或许是立场和身份的不同,苏扬对这首诗的看法与太平公主不一样,宋之问这首诗颇有粉饰太平、故意歌颂功德的嫌疑,不过宋之问出身低微,又已经在崇文馆做官,此时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以他的身份和此时的心态做出这样的诗也在情理之中。

苏扬笑着点头“确是好诗!不过延清兄如今已在官场,想必无须我等为你举荐了,不知延清兄有何需要我所做的,只要苏某能办到,绝不推辞!”

宋之问想了想,拱手道“某听闻太子殿下贤德,欲前去拜访,只是······”

苏扬笑道“此事好办,明天一早,某去宫中当值,届时宋兄在东宫门外等我便是,某引你去见殿下!”

宋之问连忙拱手“多谢将军!”

陈子昂不等其他人起身,立即就走了出来,对苏扬拱手道“在下就以一首诗赠与将军吧!”

“哦?”苏扬颇为意外,点头道“洗耳恭听!”

陈子昂当即吟诵“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苏扬一听,不由自主叫道“好,好诗!”

太平公主笑着对苏扬说“郎君,看来陈伯玉对郎君的期望很高啊!”

苏扬点点头道“陈伯玉果真好文采,世人诚不欺我!”

卢照邻那边已经把这首诗写了下来送到了苏扬面前,苏扬接过看了看,颇为满意,抬头道“伯玉兄,你是否要参加两年后的科举?你若想做官,苏某可以上书皇帝举荐!”

陈子昂想了想还是决定要靠科举,虽然有苏扬举荐,官一定是可以做,但没有科举进士这个文凭总会被人看不起,于是说“在下还是想参加科举!”

苏扬点了点头,招来博士拿来笔墨,当场写了一封引荐信,并附上自己的名刺一并送给陈子昂。

“多谢将军!”陈子昂接了推荐信和名刺退回了自己的座位。

接下来贺知章、卢藏用、卢照邻等人也分别各赋诗一首,水平都比较高。

等到卢照邻赋诗一首,苏扬问道“卢兄好文采,需要某替你举荐否?”

卢照邻摇头苦笑“卢某病痛缠身,只怕无法做官了!”

“某有何可以为升之兄可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