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毒饵(1 / 2)

苏炎之所以选择拒绝,并不是因为对于雷小米或者卓越有什么不爽,而是因为单纯的投资卓越的话,没有太大的意义。自己已经有了京东商城了要是在投资卓越的话完全没必要。

而收购就更不用说了,将卓越收购后还要浪费时间以及精力去进行整合改变,对于苏炎来说更是得不偿失。

很多大企业展到一定规模之后,都是开始裹挟一些比自己小的企业,每一家稍微成熟一点的互联网公司都经历过至少两三轮融资,背后的资本结构相当复杂,全收购的操作难度是最大的,而且占用资源度太大,对一些不那么重要的领域,确实是没有必要做到完全收购,只要让各个有潜力的公司提前站队就足够了。

后世的小米身后也带着一大堆依靠自己生存的生态链条公司,企鹅和阿狸这种到处投钱的企业也就更不用说了,占一定股份,把对方绑定在自己的舰队之中,正常情况下独立运作,关键时刻服从指挥,只要能做到关键时刻指哪打哪,基本上也就够了,大家都省心。

而不选择卓越的原因就在于苏炎打算用卓越狠狠的坑一把亚马逊。

亚马逊作为世界排名第一的电子商务公司,不管公司内部如何,但是人家的名声在哪摆着呢,虽说在华夏是客场作战,但是如果对方选择进入华夏电商市场,苏炎还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将对方击溃,亚马逊上一世之所以在华夏跟易趣一样没有发展起来,在苏炎看来原因无非是三点。

第一点,自然就是都走进了误区,在亚马逊收购了卓越网后,依旧延续了卓越网的定位,一上来就是从图书影像切入,却忘记了此时的正版图书音像在华夏根本没有多大的市场,比起价格昂贵的正版图书音像市场上到处存在的廉价盗版图书音像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第二点则是水土不服,在将卓越收入麾下后,亚马逊依旧采用了在美国市场的那套,无论是从线上的运营还是线下的物流配送,自然因为国情不同导致当时的卓越一直不温不火。

第三点则是决策失误,在收购了卓越之后亚马逊一直是保持着和平演变从04年收购卓越后,随后而来的并不是轰轰烈烈的变革,而是按照亚马逊全球战略一步步的进行改造卓越,在完成收购的一年多之后,才开始用亚马逊的数据库系统代替卓越网以前的系统,而这一替换过程历经了三年的时间。尽管使得亚马逊华夏的it系统成为了行业最领先的系统,但是无疑错过了黄金时期,到了07年才改名为卓越亚马逊,到了11年才再次更名为亚马逊华夏,亚马逊用了七年时间,才抹掉了卓越的痕迹。

而在这段时间里其他的电商打起了价格战,不同的投放广告开始疯狂的占领市场,而亚马逊依旧按照自己的步子不紧不慢,王汉华在负责亚马逊华夏业务期间可以说是在华夏互联网、电子商务几次井喷的时代,他都没能带领卓越亚马逊跟上节奏。

而在苏炎的想法中,那就是让亚马逊依旧跟上一世一样收购卓越,先走点弯路再说。

更何况自己现在已经把相对成熟的b2c、c2c模式拿了出来,另外物流体系也已经开始全面铺开,在硬实力上就算和亚马逊正面碰一碰也不怕,更何况还是本土作战,胜算至少在加两成。

目前的情况是亚马逊如果想要在华夏立足的话就要像ebay那样找一个已经做得差不多的公司收购,而目前华夏适合亚马逊那边收购的公司就两个,一个卓越一个当当,而当当那边明显是比较困难,反观卓越这边虽说雷小米是目前卓越的话事人,但是他身后还有几个大佬,而这几个大佬在自己的领域内同样也算是大佬,对于卓越能够带来的那点蝇头小利并不是多么在乎,所以自然卓越也就成了亚马逊的头号目标了。

一旦将卓越收购得到话,那么亚马逊相当于是直接在华夏这边拥有了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