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王伴伴的袖子里揣着什么?(2 / 4)

皇明天子 吾谁与归 4806 字 2020-12-21

严提议,朱由检批准斧正的大明银庄,就是大明的中央银行,朱由检绝对不允许任何明公、勋戚去染指这个可以影响大明经济健康的机构。

“我今天不是当谁的说客,万岁要怎么办,就怎么办,若是万岁撑不住的时候,就喊我一声。”张嫣起身,拖着长长的衣裙离开了正殿,回到了东暖阁。

朱由检看着张嫣的背景,对着早就躲得远远的王承恩挥了挥手,低声嘱咐着“联袂后宫的这几家都查一查,写到黑名单上。”

黑名单,是王承恩手中掌握的一个名单,但凡是出了什么恶心的事,从黑名单上找就对了。

最初是朱由检登基,王承恩宣旨的时候,跪在地上睡着的那些朝臣起,这个黑名单就在不断的建立着。

大明已经到了不见血,不能够推动改制的时刻,对于杀人,朱由检向来是没什么抵触情绪的。

正如耿如杞在大小平顶山的争夺中,大量杀俘之事,朱由检看都不看。

朱由检站了起来,看着身后巨大的堪舆图,辽东的诸多城镇被标注了出来,朱由检微眯着眼看着辽东的广大区域,任何一个大于一万人口的部族,都被明确的标注在了堪舆图之上。

无论是大明的明公、亦或者是建奴自己本身,对于新帝登基后的种种政策,都是十分认可的。

尤其是在一件事上,那就是大明皇帝,从未降旨褫夺努尔哈赤的龙虎将军的封职,也未曾收回对代善、阿敏、莽古尔泰、黄台吉的建州三卫的指挥使的封职。

在大明与后金的战争中,朱由检对内对外的口径都是极其统一的“内战”,而非异族侵略。

老奴酋在《七大恨书》的檄文中,明确的表示我祖宗以来,与大明看边,忠顺有年,只因南朝皇帝高拱深宫之中,文武边官欺诳壅蔽,无怀柔之方,略有势利机权,势不使尽不休,利不括尽不已,苦害侵凌,千态万状,其势之最大、最惨者,计有七件。

从猛哥帖木儿归明之后,建奴的确为大明戍边了两百余年。

即便是黄台吉已经事实性独立,但是他也在大明皇帝继位之后,上了贺表,对大明新皇帝的称谓依旧是四海一统之大君。

各种国书之中,黄台吉依旧是一种俯首称臣的态度,始终坚定的认为自己是割据政权,并且是没有法理支持的割据政权。

这一点上,在老奴酋和小奴酋两代人中,他们自己也清楚自己的性质,那就是地方性的叛乱,而非异族入侵。

而鞑清入关,异族入侵的概念,也非后人扣在鞑清头上的,这盆民族对立的污水,却也是清廷一手塑造的。

这并不矛盾。

老奴酋和小奴酋两代人的大政府执政理念和后世鞑清的小确幸执政理念,是有着极大的差别。

鞑清修明史修了一百年都没修好,鞑清修自家的史书,尤其是在入关之前的史书,也一样修了一百多年,甚至对老奴酋的《七大恨书》进行了全面的篡改。

无论是朱由检和黄台吉,在争锋之中,都在小心的避免着将矛盾彻底升级至不可调和。

朱由检用力的在蓟门的位置上画了一个圈,他看着燕山山脉上的长城,陷入了沉思之中。

“王伴伴,你来看,察罕浩特在大鲜卑山内,离喜峰口不过百里。”

“若朕是代善,将大鲜卑山口的贡格尔草原,也就是开平府让与喀喇沁部,换取喀喇沁部对他的支持,”

“那么代善率领的六旗军队南下,不用三日就可以从喜峰口破口而入,延着旧道,五日直至遵化、蓟门,不用十日即可兵临京师城下。”

朱由检手中的长杆,从察罕浩特(今赤峰)指到了蓟门的地方。

王承恩看着万岁爷画出的一条线,皱着眉头说道“无论是耿巡抚,还是孙帝师,还有袁军门,都判断,建奴六旗会吃掉喀喇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