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言官始末(2 / 4)

皇明天子 吾谁与归 4381 字 2020-11-24

,当时对于前往镇江,他们那不到两百人还差点内讧起来,争执不休,还是毛文龙言吾与众同往,这一句话,军心大定,而毛文龙言出必行,才拿下了镇江大捷。

朱由检对这本《辽海丹忠录》的评价,就是贵在真实。

这种真实,没有志怪,只有一个个鲜活的人,他们会怕,他们会起争执,他们会畏惧,他们同样有着极大的勇气,他们也会死。

当然,朱由检也知道这种书,在眼下的大明,压根就卖不动。

陆云龙是个可用的人,朱由检已经将辽海丹忠录送到了紫金阁,让黄立极琢磨琢磨。

紫金阁,朱由检画了一幅简笔画讽刺大明的言官御史。

大明的言官御史,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了借着廷杖出名刷声望,而且逐渐变成一股清流?

其实言官、御史在万历之前,在朝中仅仅属于嘴炮的行为,代表人物就是海笔架海瑞,但是海瑞人做福建推官,却是做了不少的实事,和清流整日吃干饭相比,高了不知道多少个档次。

言官,在万历之前,对朝政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大明的皇帝的板子也没有垫子,打起来生疼,二十丈基本就废了。

钱谦益前后两次挨了二十丈,已经腚开了花,在朝中奏对已经开始格外的小心了。

言官御史所谓清流的崛起,其实历史并不长,是在万历五年起,赵用贤、艾穆两人,弹劾张居正夺情案之中,才开始锋芒毕露。

江东之、丁此吕等疏参张居正的儿子,张嗣修并劾高启愚的科场舞弊案,言路才开始了大兴。

这与当时的万历皇帝朱翊钧逐渐成年,想要掌控朝政,但是大明的师相张居正,一直认为朱翊钧还不成熟,还不足以接手朝政之间的矛盾,有着极大的关系。

言官,就是万历皇帝朱翊钧手里最大的杀器,张居正的一些议题,在朱翊钧不满意的时候,而他本人也不太方便出面的前提下,言官们就会群起而攻之,张居正知道皇帝不满之后,也就不再强行推进。

是为陛下威福之柄,潜为辅臣所窃,故言官向背之情,亦为默移。

李植、江东之等人,先后发了张居正的奸,朱翊钧对他们十分满意,想要升他们的官爵。

却被申时行屡次以内阁的权力阻止,申时行虽然擅长斡旋之策,但是跟着张居正多少年,他能不知道这些言官们都是些个什么东西?

果然,在张居正死后不到三年时间里,万历十三年,一封气的朱翊钧连大过年都没法过的《酒气财色疏》,就哐当的落在了朱翊钧的头上,朱翊钧养的言官这些狗,终于咬到了他这个主人身上。

一如东林养的复社这条狗,现在正在东林人身上撕下一块块血肉那般。

但是此时,大明已经有了升官的捷径,只要喷皇帝,引来廷杖,就能收获一大堆的名望,这名望二字,对于仕林之人而言,就是晋升的资格。

但是申时行本身擅长斡旋,不擅长争斗,自己拿不起来,也不放下,恋权不说,在国本和三王并封的两大案中,申时行左边哄皇帝,右边哄朝臣,把这事一直拖了十五年才彻底定下来。

内阁在反复横跳中,逐渐让自己的信用扫地,申时行的乞病归老,本身也代表着内阁权力旁落。

而继任者沈一贯等人,更是刚愎自用,还不如申时行的斡旋,极力培养自己党羽的沈一贯,最终把大明打造成了东林、齐楚浙昆宣诸党并争的党争时代。

言官自此,前途一片光明。

水越浑,他们就越自在。

万历二十年的京察中,内阁和吏部抱团,言官们抱团,两股势力已经形成了鼎足之势。

而这两股势力不断的分化,成为了诸多的党派。

在万历四十七年的之时,齐楚浙终于迎来了自己最辉煌的胜利,万历四十七年京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