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周奎的关键证据(2 / 4)

皇明天子 吾谁与归 4598 字 2020-10-15

这是地形不利,还有时不时捣乱的黄河,在大明的官牍就堵了京杭大运河不下十次。

其实这要真的追溯,还是当年北宋末年的时候,杜充逃跑的时候,掘开开封河段,导致黄河夺淮入海,导致了一系列的后患。

包括被人津津乐道的莫刀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也是因为黄河接连两次决口,洪水冲进了大运河,淤泥堵塞河道,山东等地的盐场,漕司被淹了个精光。

京杭大运河的问题,朱由检十分的关切,但是他一个皇帝光是关切有什么办法吗?

京杭运河的最根本的问题得不到解决。

利玛窦在万历年间来到大明,对大明漕运的问题有着自己的观点,利玛窦认为中国害怕海洋和侵扰海岸的强盗,在中国人的心里是如此之根深蒂固,才导致对这条千疮百孔的运河始终不肯放弃。

而且利玛窦也认为中国传统的农本主义思想,导致思想比较保守,哪怕是海禁也要花费巨大的代价使用京杭大运河。

这是原因吗?

这是利玛窦对中国不了解罢了。

奈何百万漕工衣食所系,才是根本原因,依附在这条运河,赖以为生的人,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裁撤驿站直接把李自成裁撤成了李闯王,裁撤百万漕工的结果,那要制造至少数十个李闯王来。

田尔耕的观点比较新颖,是朱由检从未听过的内容,居然是漕军。

“其实万岁爷,不管是无为教母,还是其他什么邪祟,其实归根到底,他们上不得台面,背后都是各卫所的漕军,牵一发则动全身,此时战事在即,再动京杭运河的漕军,恐有危江山社稷之虞。”田尔耕叹气的说道。

他拿着情报请教过徐光启也找过孙承宗,更是去袁可立门上拜访,最终才总结出了这么一点。

孙承宗、袁可立、田尔耕对百姓倒是没那么多的顾忌,百姓们,乌央乌央,乌合之众。而这些成建制的漕军,才是他们心腹大患。

朱由检看字毕自严,疑惑的问道“那毕尚书以为如何?”

毕自严闭目良久,叹气的摇了摇头说道“臣以为,海漕势在必行。但不是现在,正如田都督所言,眼下战事在即,等顺义、归化城战后,再做图谋,眼下还是以河槽为主,海漕为辅,暂且将就着。”

毕自严带着田尔耕走了,走的时候拿走了钦办周铉铸私钱之案。

朱由检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件事的发展越来越诡异了。

大明锦衣卫左都督,左镇抚司提督,田尔耕亲自动手督办一件勋戚铸私钱的案子,事情却慢慢的起了波澜。

当然不是朱由检耳根子软,听了几句枕边风,就松了口,这几天,朱由检一直没有见过周婉言,小丫头还在生闷气,朱由检也不会哄人,索性让她自己个想明白。

而是田尔耕在稽查此事的过程中,朱由检的老丈人,大明的国丈,周奎,拿出了一份关键性的证据,居然是户部出具的铸钱招商买办的文书,也就是说,周铉铸钱,乃是为户部为大明铸钱,完全不是私铸。

但事实上,周铉的确在私铸,而且是缺斤短两铸钱的劣币。

“王伴伴,这文书哪里来的?是从户部开局,还是从别的商贾手中购来的?”朱由检看着手中的文书副本,眉头紧蹙的问道。

王承恩的半拉子脸已经消肿,只是依旧泛着红,说话利索起来,就回到了乾清宫当值。

“万岁爷,应当是从户部开局的,别的商贾购来的也不能用呀,都有姓名的,扑买给谁就是谁,完全不能够易名的。”王承恩为万岁爷解释了其中的门道。

大明的招商买办的行径,很少出现在铸钱之事上,除了几个手眼通天的人物,一般人根本不可能拿到铸钱的招商买办的文书,这是在动户部诸位明公们的钱袋子,他们能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