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各部的年礼(2 / 4)

皇明天子 吾谁与归 4604 字 2020-10-06

但是民间的银贵铜贱的结果,就是地主大量屯银,百姓们捏着手中的银子不舍得花,而铜钱价贱,严重的阻塞物资的流通,倒是市场的萎靡不振,本身就是小农经济,再没有了银子流通,更加雪上加霜。

毕自严小心的将其中的危害一条一条的梳理清楚,十分充分的说明了万岁,咱们该铸钱了。

“景会,朕心里一直有一个疑问,不知道景会能不能为朕解惑?历朝历代,从前秦开始,大汉、大唐、哪怕是前宋、蒙元,私铸都是重罪,唯独到了咱们大明朝,这为何大明不能铸钱哩?咄咄怪事。”朱由检问出了自己一直疑惑的点。

大明朝堂不铸钱,天下独此一号。

毕自严沉默了很久的问道“皇上,准备做到何种地步?”

皇上这个称呼,多见于大明的奏疏之中,是一种极其正式的称谓,私底下朝臣们都喜欢叫万岁。

当毕自严这个皇上的称呼一出,朱由检坐直了身子,说道“毕尚书这个问题,朕想过,在南海子的草甸旁想过,走在京师的大街上想过,在皇极殿前想过,在乾清宫想过,看到山道上的驮夫换了新鞋想过,听到驼铃想过。”

“朕想了很久,朕死后,是准备跌的粉碎的。”

朱由检这句话说的极其认真,毕自严要问是这个回答,大明朝臣们要问是这个回答,大明的百姓们要问,他也是这个回答,无论做到什么地步,无论后世的史书被如何的记载,无论自己是独夫还是民贼,他都做好了准备。

毕自严的面色十分的惊骇,随后眉头紧蹙的看着大明皇帝和王承恩,皱着的眉头忽然舒展开来后,他又沉默了许久,才笑着说道“那臣等自然紧随其后。”

“万岁问为什么大明不能铸钱,原因很多,但是归根到底,还是没有下定决心去做。开国之时,印了大明宝钞,后来大明宝钞价比纸贱,就停了,要收回这部分权力,必然会触动某些人的利益。”

“那没事,错非他们冲进乾清宫把朕给杀了,否则,这天大地大,还是朕这个皇帝最大。”朱由检开了一个小玩笑说道。

他那句跌的粉碎,显然有点吓到了毕自严,这气氛太过严肃了。

大明皇帝要做的事,是没有人能够拦得住的,除非把他朱由检杀了。

朱由检这是借着皇帝的名头耍流氓。

“那万岁,臣就去张罗此事。”毕自严没敢接这个话茬,这是一个比较禁忌的话题。

毕自严在乾清宫呆了很久,还讲了很多经济层面的问题,让朱由检眼界大开,他也是第一次见识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操作。

百姓们总是储藏成色高、价值更高的货币,使用成色低,价值更低的货币进行贸易,而这些银子最后都被埋在了猪圈里,再也无法在市场上了流通。

不管外来输入了多少白银,最后都会被埋在猪圈里,这样导致了大明朝的商贸总是处于一种奇特的钱荒的状态里。

明明银子无数,但是就是流通不起来。

这就是大明朝的劣币驱逐良币的典型,因为存在通宝和的金花银两种法定货币,带来的种种困扰,被毕自严说的清清楚楚。

倘若是能够官方铸钱,并且掺铅等物的比例都是合理的范围,自然可以让良币驱逐劣币。

而这个官方铸钱,则是以大明朝堂的国家信用作为背书,当国家愈加强盛,则大明发行的通宝的价值就会越高,而皆是百姓们就会把猪圈里的银子刨出来,换成大明通宝去储藏。

这样就是良币驱逐劣币的市场规则。

这一方面,需要大明皇帝不断的让大明的国力蒸蒸日上,则良币驱逐劣币的市场规律一旦形成,大明的钱荒就得到了巨大的缓解。

说到底,战败国无人权。

大明皇帝只要拿下一个接一个的胜利,毕自严就能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