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世界线收束(2 / 4)

皇明天子 吾谁与归 5033 字 2020-10-06

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朱由检回过头,看了一眼张嫣的大红袄,笑的极其开心。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朱由检站起身来,对着窗外的大雪,吟了一首高一语文第一篇,背诵并默写全文的诗词,沁园春·雪。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张嫣本来还在为朱由检那句红妆素裹,分外妖娆弄的有些心神恍惚,而最后一句,让张嫣整个人都有些触动,看向朱由检的神色都有些迷离。

这个年轻的大明天子,看起来格外的可靠。

“太祖的诗词,我借来用用。”朱由检被看的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大明太祖写的诗,不都是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吗?”张嫣一乐,笑着问道。

他们说的不是一个人。

“后两句呀,三声唤出扶桑日,扫尽残星与晓月。我大明太祖的文采也算是可以的,这两句就霸气侧漏。”朱由检笑着打着哈哈。

不论是文采,还是价值观、大局观,都不太相同,根本不是一人所作。

陕西、山西的民乱的根源在于吏治的腐败,更多的原因,是大明的朝堂,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而这种失去,有主动,有被动。比如放弃驿站的话,难道是地方搞的鬼?

“京师的冬天已有年没下雪了吧。”朱由检哈着热气,看着雪花纷纷扬扬,心中的喜悦更胜一筹,自从登基以来,最大的利好消息已经出现了。

“皇叔,毕自严这两天上了道奏疏,皇叔斋戒,我就暂且压下来了,陕西、山西军饷欠俸的事,大约是应该解决了。”张嫣将一本奏疏递给了大明皇帝。

朱由检看完奏疏,面色大喜过望,他终于搞明白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大明厂卫鹰犬之能,不必多说,但是随着朝内大户们借名财产越来越多,哪怕是魏忠贤抄家,都只能抄出一地鸡毛来。李自成在京城,到底是怎么抄了七千万两金花银,是朱由检内心一直以在最特么疑虑的地方。

凭什么李自成可以,大明鹰犬却不可以?明明是大明皇帝先抄家的!

第二件事,为何孙承宗这两天反复提起陕西、山西欠俸,这一点不符合孙承宗的性格,大明皇帝没有钱,你说的次数再多,大明皇帝还能无中生有?!

其实都是因为毕自严这里传来了第二个利好消息。

大明京师也好,地方也罢,经纪无数,这些经纪买办,都是这些朝臣们的借名的对象,但是这些经纪买办属于哪位明公、勋戚、豪商、乡绅?

谁都说不清楚。

但是大明驿站的民信局里的文书,就真正成为了突破口,所有的线索,都收束在了驿站的民信局之内。

大明驿站的民信局,起于隆庆年间,张居正的驿站条例,为了让驿站增收,张居正觉得宁波商贾创立的民信局,就有一个业务,经办汇兑。

而这一出经办汇兑,就成了最原始的银行系统,异地存取银钱的功能虽然还不存在,但是汇兑已经出现,而这些汇兑作为依据的文书,就成为了搞清楚经纪买办属于哪位明公的重要依仗。

“所以说,都是好消息呀。”朱由检看完奏疏,对毕自严这位明末户部尚书的评价又高了一个台阶!

大明从来不缺少能人,而且这些人的能力之强,报国之心的热忱,比朱由检想的更加炙热。

耿如杞深陷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