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大明皇帝的阴阳怪气(2 / 4)

皇明天子 吾谁与归 4901 字 2020-10-06

,博一个孙少保的美名,那岂不美哉?!

种少保是种师道、岳少保是岳飞、于少保是于谦、戚少保是戚继光,要再多一个孙少保,孙承宗做梦都能偷着乐,回去祭祖的时候,那祖坟不冒几股青烟,说不过去。

他要把火力都吸引到自己身上,不能让年轻的大明皇帝独子一个人承受压力。

毕竟大明皇帝还是太年轻了,若是一时间被礼部这些巧舌如簧的官员忽悠了,好不容易走到现在的议和步伐就会为之停顿。

“你!”李国普愤然起身,朗声说道“大敌当前,却畏首畏尾,以言语相讥讽嘲弄,有何颜面担当四海同盟盟主,有何颜面自称东林党魁!”

李国普本身是楚党,后来投了阉党,对东林这群道貌岸然的小人,向来没什么好话!

“那你倒是去呀!”孙承宗直接站了起来说道。

“好了,好了,不要吵了,听听万岁怎么说。”袁可立拉住了孙承宗,满脸笑意的说道。

朱由检把玩着手里的小铜锤,对着张嫣说道“皇嫂,朕给你讲个故事。”

“有一典吏问一老农如果你有一百亩地,你可以献给万岁吗?老农回答可以!”

“典吏又问如果你有一百万两金花银,你愿意献给万岁吗?老农回答我愿意。”

“典吏三问如果你有一头牛,你愿意献给万岁吗?老农回答我不愿意。”

“典吏疑惑为什么你愿意献一百亩土地、献一百万金花银、一头牛却不愿意献了呢?”

“皇嫂你猜老农怎么说?”

张嫣皱着眉头,这故事他真的是第一次听到,她紧蹙着眉头摇了摇头,她真不知道。

“老农非常窘困的说因为他真的有一头牛!”

张嫣掩嘴轻笑,随即就明白了为何,戎官为何对议和一言不发。

因为礼部的官员可以在京城打嘴炮,嘴炮打得不好,顶多一顿廷杖,驱逐出京罢了。但是兵部可是要直面八旗铁骑和建奴的红夷大炮。

这就是一个翻版的,兵部真的有一头牛的故事。

是大明戎官畏战?其实不是,是大明现在真的打不过建奴。兵部要直接承担招纳新的青壮入伍的压力,连五千人的蓟门火药局,都犯了多大的难?

而青壮入伍,大明的土地就只能荒废,耕地在农耕时代是一件费力气的事,青壮都进了卫所,谁来耕种?所以户部也是沉默。

是大明九镇的军卒失去了勇气吗?其实并没有。

崇祯末年,大明皇帝都能组织起来松锦之战,这种大规模作战,差点就一战定北的集群作战,其实大明的军卒依旧勇武。

但是大明眼下的问题就是,萨尔浒之战十二万九边精锐,是因为杨镐的轻敌冒进,广宁之战十四万精锐,是因为王化贞驻营三岔河。

这种指挥层面的重大失利,结果却是熊廷弼传首九边。

大明九镇军卒的压力很大,他们不敢把自己的命,交给坐而论道、纸上谈兵的明公,就是现在的核心问题。

伤痛,需要时间去抚平。

是大明的百姓不理解国朝的苦难吗?其实也不是。

大明的百姓们的抵抗意志是极为坚定的,对于建奴入关的抵抗,一直持续到了永历年间。

所以,此时议和,对于大明绝对是一个好的选择。

用一张废纸,能够换来时间来抚平伤痛,恢复人丁,补足边镇军力,营造火器。这对大明来说,绝对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礼部的官员,为的就是清名这两个字。

扣帽子谁不会扣?

大明皇帝就借着玩笑话,阴阳怪气的扣给了礼部众多官员一顶唱高调的帽子。

礼部左侍郎刘鸿训抱回了自己的官帽,戴在了头上,不再言语,他要求的清名已经求到了,议和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