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淡巴菰(2 / 4)

皇明天子 吾谁与归 5127 字 2020-10-06

叛过程中,刘伯温认为,元朝当局,对叛乱者太过优柔寡断、姑息纵容。

元末红巾军领袖之一的方国珍,是个骑墙大师,方国珍部这边接受了元朝的招安,任江浙行省平章。那边接受朱元璋的招安,两头讨好,两头也不得罪。

但是元朝中贴里木耳左相坚决反对招安方国珍,刘伯温也是赶尽杀绝、除恶务尽的拥趸之一。

方国珍左右逢源,反复横跳,元朝左丞贴里木耳反对招安,他就去贿赂了当时的中书右丞相脱脱帖木儿。

脱脱帖木儿的内斗实力,连赵敏的父亲,元末战神,察罕帖木儿都不是对手,更何况一个贴里木耳?

脱脱直接斗翻了贴里木耳,而贴里木耳的拥趸刘伯温,被捎带着罢了官还被羁押。被关押在了羁管在绍兴,这一羁押就是三年。

这段公案,是朱元璋在招募刘伯温的时候,就已经知之甚详,李善长曾经就此劝说过刘伯温贰臣的身份和在元朝时候的所言所行。

所以朱元璋对刘伯温的态度,表面温和,其实内心厌恶。

贰臣这种生物,任何一个雄主都会厌恶。

努尔哈赤就看不上范家两兄弟的投诚,自己这还没打到沈阳呢,你们两兄弟跑到抚顺来投降,这不是贰臣是什么?

直到后来两次战事,几次献策,都被范文程言中,而且效果极佳,努尔哈赤才逐渐重视二人,自此定下了很多条规矩,这些规矩,也是现在后金越滚越大的重要推手。

比如在年初攻打朝鲜,在得手之际,逼朝鲜城下之盟,约为兄弟之国,随即撤至义州,攻打皮岛的毛文龙,并且要求朝鲜军民配合左右,坐实朝鲜叛明的事实,令朝鲜除了履约以外,无路可走。

比如在征伐西虏的过程中,少杀寡劫,逼迫西虏诸部的蒙兀百姓,逃离部族投靠建州,叶赫纳拉氏就是在这种推拉之下,彻底销声匿迹。

叶赫纳拉氏之后,就是乃蛮部、黄把都部、奈曼部、敖汉部、两鄂托克四部、土默特部、鄂尔多斯部和喀喇沁部等部,皆被这种连削带打的手段,被收入后金囊中。

林丹汗就是看到了这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他西虏诸部,被大明蹂躏了近三百年,更是无力对抗,才选择西进,避其锋芒。

长生天庇佑蒙兀,但当蒙兀人失去勇气之后,长生天也无法庇佑他们。

这是当初的成吉思汗临终前,对他的几个孩子的告诫,而这种告诫在后来无数次的应验。

只要失去勇气,不仅仅是在草原上,不管在哪里,代表着都会一无所有。

当然,林丹汗认为他的西进,主要原因是大明在萨尔浒和广宁两次大败,广宁贡市丢失,导致他不得不西进,同样他对自己所控制的部族,也是如此解释西进理由。

至于他的部曲们信不信,西虏那边,每天都有逃离部族的人,少则数百,多则数千。

范文程的的合纵连横的献策如此成功,黄台吉哪怕是再厌烦,也会对范文程礼遇有加,不会当着范文程的面暴露出来他的厌烦情绪。

黄台吉看着范文程慷慨激昂的模样,疑惑的问道“上次宪斗所言,我们既要笼络丹东皮岛上的军民,也要笼络辽西铁骑,左手钩镰枪,右手米面粱,这不是宪斗献策吗?”

“当时宪斗还说,辽人辽土,同宗同源的说法,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宪斗所言句句肺腑,朕都记在心里,丝毫未曾忘却,货粮之事,宪斗为何如此激烈的反对呢?”

范文程挠了挠光秃秃的脑门,最终叹气的说道“尚虞备用处的人手在顺天府折损大半,而传来的最后消息,就是袁崇焕这封信,是从京师传来。尚虞备用处的人猜测,是由大明新帝授意所传文书。”

“臣对这大明新帝不甚了解,还是谨慎为好。看其所作所为,不似昏主,还请大汗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