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慈母(1 / 2)

记得小时候放学回来,原本比较宽敞的宿舍楼走廊变得很窄,因为走廊里不但有各家的蜂窝煤炉子,还堆满各种杂物,偶有养鸡的笼子,就为平时吃几个鸡蛋,过年吃到鸡肉。

到了傍晚,整个走廊烟熏火燎,人声嘈杂,一家做饭,全楼层的人都知道你家今天吃什么。

但邻里间相处的很好,都是底层的屁民,没有什么厉害冲突,彼此彼此,草根阶层。

张子健离家越近,有些近乡情怯,心里满是过去的回忆。

走进记忆里的筒子楼走廊门口,碰到了邻居刘大叔,是父亲的同事。

“子健,大学生放假回家了。”

那个年代家里出个大学生很了不起,虽说供养困难。

“刘大叔好,我今天早上刚下的火车。”

“快回家吧,我还得上单位去。”

刘大叔说完话急匆匆走出筒子楼。

张子健推开家里虚掩的房门,他走了进去。

“谁呀?”里屋传来问话声。

“妈,是我,子健。”

“子健啊,我估摸着你这几天就该回来了。”

随着话音,里屋的母亲出来了。

张子健仔细看着母亲,还没有后来的苍老,但是鬓角已经出现白发,脸上的皱纹也多了几条。

“怎么不认识了,在学校还好吗,身体有没有感冒发烧,钱够不够花,考试完了,需不需要补考啊。”

“子健,把手里的包放下,将脸洗一洗,喝点水,休息一会。”

母亲知道他身体弱,好感冒发烧,一连串的发问。

张子健心里有些发酸,长大成人之后才知道为人父母的不易,生活的艰难,父母无私的付出。

依稀记得小时候生病有痰,躺下就咳嗽,母亲一直抱着他整夜不睡。

上小学了,每一天母亲都是千叮咛万嘱咐,别忘带文具,冷不冷热不热,注意安全等等。

上了大学依然操心,开学临行前一定是检查衣服扣子掉没掉,还有将学费仔细缝在内衣里,在灯光下一针一线不辞辛劳。

每次张子健都是静静地在一旁凝视着母亲,心中涌起无尽的温暖和不舍。

因为他知道不管自己走得多远,母亲的牵挂和思念永远与他同在。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后来到南方工作,平时打电话时,父母总是说没有什么事,身体挺好的,让他放心,好好工作,好好过日子。

张子健现在想起来内疚得很,今生他不会让父母孤单无助。

“新康小学已经放假了不用上班,你爸上班去了,你姐和你姐夫也放假了,回南方老家看望父母去了。”

姐夫现在冰城大学里当老师,他的老家在南方城市。

母亲不停地说话,看得出几个月不见很是挂念。

忽然母亲像是想起来什么事,有些兴奋地说道

“来,给你看一个新买的大件,全家整整攒了五年的钱。”

母亲得意的拽起他来到里屋。

“看看吧,最新的牡丹牌电视机,十二寸,彩色,新买的,好不容易有一个指标票,花了七八百块呢。”

只见里屋的桌子上有一台大脑袋电视机,蒙了一块棉线钩成的帘布,看得出目前家里唯一的现代化电器是重点保护对象。

那时候,什么都要票,买粮要粮票,买布要布票,买肉要肉票,买油要油票,至于鸡、鱼、蛋、粉丝平时根本没有,只有过年过节才按人头发票购买,数量极少,还有手表、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电视机也要票。

姐姐的陪嫁是手表和缝纫机,当时的标配。

有钱和讲究的人家结婚则是三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