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董齐要下海(1 / 2)

董齐也是个自来熟,吃着面朝韩芳问,“妹子,有蒜没有?来两瓣儿,我就好这口,吃面不吃蒜,香味少一半。”

吃完第一碗,韩芳说,“锅里还多着。”

“算了,吃不下了。”

擦擦嘴,董齐看看桌上的报纸,说道,“都说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周先生的成功不是没有道理的。”

“董经理就不用拍我马屁了,咱还是说正事吧。”

董齐讪笑一声,清清嗓子说,“上边的消息太突然了,我在行里事先没听到一点风声。”

这点周扬丝毫不觉得奇怪,眼下是社会最具有活力的时代,效率也高的惊人,即使再好的老中医也很难把握住时代的脉搏。

“现在也不晚,好在是前后脚的事。”周扬给他倒了杯茶,说道。

提起这个,董齐更垂头丧气,“别说了,也合该我走背字儿,我昨晚上打的辞职报告,今天估计行里都该走流程了。”

周扬哑然,跟着苦笑,“你这可算是倒在胜利的前夜。”

“谁说不是呢?”后悔自然是后悔的,可逝者如斯矣,追悔不及。

周扬疑惑着问,“那董经理找我有什么事?我可没那么大能耐,说动行长再让你回去上班。”

知道他说的是玩笑话,董齐说,“银行就算了,既然已经辞职,干脆就背水一战,不在商海里折腾点浪花,我不甘心。”

琢磨着对方话里的意思,周扬不急着开口。

自己有什么地方值得董齐找上门。

本钱?

关系?

亦或是自己近乎神棍一般的预测?

董齐说,“周先生有没有兴趣玩投资?”

周扬点着桌子,说,“我依旧不看好,央行要有大动作,咱们这些小虾米和鲸鱼争食,太不理智。”

投资行业,他大概上也了解一点,资本运作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大鳄,西方有句话叫ner take all,投资金融行业就是这么现实,赢家通吃,败者食尘。

以他现在的体量,还没有做好和风投大佬们同场竞技的准备。

董齐说,“在国内咱们是争不过,不知道周先生考没考虑过港岛?”

“你是说做境外投资?”周扬皱眉沉思,现在港岛的地位略逊色于欧美,是大陆连接西方的跳板。

在大陆,港商的地位几乎等于外商,但凡和港岛扯上点关系,立刻就变得高大上起来。

对国内的个体户而言,港交所就是神祇一般的存在。

想及港岛,他忽然想起与港岛隔海相望的深城,也就是改革开放的桥头堡,享誉世界的经济特区。

今年三月,粤东省才向上级申请将宝安更名为深城,现在的深城还是个大一点的小渔村,但报纸上已经开始造势,计划下月要建立五个沿海经济特区。

不起眼的深城,能力压其他四个城市,列在第一位,这里的意味本身就不同寻常。

况且,恐怕就连那位也不会想到深城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内发展到什么地步,在这个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人比他更了解深城的潜力。

毫不客气的说,有关于深城的发展,他相当具有发言权,甚至可以大言不惭的说,老子比懂王还懂。

“行,这个项目,我投了,你说要多少钱吧。”他存了心思,在港岛就是小打小闹,深城才是他主要发力的地方。

此去港岛就是为了见见世面,镀层金,忽悠个港商的身份,将来再回深城和内地投资,也算是出口转内销。

董齐没想到周扬答应的这么痛快,他已经做好准备死缠烂打,对方是个有眼光有韧性的人,他没寄希望第一次登门就有收获。

他明显怔住,随即掩盖不住一脸喜色,“周先生不是在说笑吧?”

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