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闪耀的流星45(1 / 2)

顾长缨 只沐 2211 字 2020-07-26

“顾医生,孩子有什么问题您尽管提,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我一个人实在太累了,要不是只有这么一个孩子,我都直接放弃了,每次看着别人的孩子怎么那么懂事听话,我就在想啊,这要是我的孩子该有多好啊……”

孩子在外面,听不到里面的话,咨询室里只有她们两人。

女人语重心长,脸上带着恨铁不成钢的表情,语气是无奈又生气。

“我一个人辛辛苦苦拉扯他长大,为了他什么苦没吃过?他呢?还觉得这些都是理所应当的,跟他那个死鬼老爸一样,唉,我这辈子真是欠了他们的,你说,我是不是上辈子造了啥孽了?”女人拉着顾长缨的手,说道。

顾长缨让她别着急,相信很多家长都把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比较过,所谓别人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父母都只是别人家的,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只不过自己不知道罢了。

比较效应里有正比较和负比较之分,也是上行比较和下行比较,和人别人,特别是跟身边的人,熟悉的群体,所在的亚社会群体里的各个成员比较是人的本能,因为通过比较,人才能认清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正确看待,评价自己的行为,以及指导引导自己更好的发展,适应社会。

所谓只跟自己比较的人实际上很少出现,或许也有,不过也许是圣人,所以不应该过分排斥比较,驳斥它,但也不过分斤斤计较。

社会比较本身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只不过是人按照自己的需要,期望,跟和自己相似,有相同特征的人进行比较,所赋予的评价意义而已。

上行比较是跟比自己好的(某些方面上——自己看重的)某些方面上相似或有共同特征人比较——人不会或很少会和和自己差距过大的人比较,比如很多人会和身边的同学朋友邻居比较,而不是跟福布斯榜上的榜首的人相比——如果你是那个第二名不说,上行比较有积极影响,能引导人积极向上,分发图强,按照进行比较的对象(此时变成了榜样)的优秀行为去模仿,或者在取其精华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自己,不断前进。

和进行比较的对象的差距不能太大,不然就会产生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如焦虑,抑郁,甚至因为长期处于消极的不得志状态中习得性无助,放弃努力和尝试,所以,在进行社会比较时一定要明确应该设立什么样的观察学习对象(榜样),设立什么样的目标。

是那种要跳一跳,努力努力就能达到,努力的难度不大,时间持续性有限,而不是遥遥无期的。

当然,还得有现实基础,可能性,不能凭空就进行不切实际的幻想,比如一个初中学生想在中学阶段就考上研究生。

通常很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都会陷入不恰当的社会比较里,给予孩子太多的压力,以及负性情绪,以打压式,指责来对待孩子或是进步或是退步的学习成果,甚至是生活上的方方面面都能被拿来比较,比如勤快,节约,懂事,听话,体贴,孝顺,有礼貌等等。

如果是在婴儿儿童时期好好引导,教育,家长的教养方式确实有可能能让孩子按照他们想要的方式发展成他们想要的样子——毕竟那时好塑造性格,道德发展,人生观,世界观也还没形成等等,但青少年时期孩子表现出和他们想要的样子格格不入时再想扭转过来就比较晚——当然不是不可能,难而已——这时如果他们想要的孩子成为的样子和孩子想要成为的和可以成为的差距太大,孩子不可能成为,也不想成为,这时就会出现角色内冲突,加上他们反叛,逆反心理,自我意识蓬勃发展,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很可以会反抗,抗拒父母的安排,以及拿来和别人比较——他们不认同,认为家长说的不对,所以抗拒,他们认同,但是不表现出认同,他们做不到,所以一意孤行——这取决于个体的认知系统怎么解释这个比较。

总之,每个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