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1913年的发展成果(3 / 4)

希腊的棉纺织工业迅速发展,让原棉的价格大幅上涨,这极大地刺激了马其顿地区荒地的开垦。

根据政府部门的统计数据,马其顿地区半年的时间里,开发了1.2万公顷的土地。

到了年底时,希腊的原棉产量也创了新高,达到了3万吨的产量。

尽管如此,依然不能满足纺织企业的需求,希腊今年依然进口了8万吨棉花。

由于马其顿的土地开垦工作顺利进行,希腊的粮食获得大丰收,小麦180万吨,马铃薯20万吨。

出口总值4.3亿德拉克马,其中最大出口目的地为奥斯曼帝国,达到了2.8亿德拉克马。

希腊向奥斯曼帝国出口的商品的价值,目前处于停滞状态,增长缓慢。

看到这里,君士坦丁眉头紧皱,在柏林巴格达铁路开通之后,德国与奥斯曼关系愈来愈亲密,不仅政治上,还是军事上,以及经济上。

越来越多的德国工业品涌入奥斯曼帝国的市场。

对于希腊工业界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隐忧。

尽管经济发展迅速,但也并非各项数据都有明显的提升。

希腊的石油生产总量,依然是八十万吨。

目前在满足希腊原油消耗之余,还有富余的产能出口到意大利。

在能源矿藏方面,例如石油和煤矿,意大利资源禀赋还不如希腊。

意大利不但没有一滴油,就连只能用于发电的褐煤,储量上也不如希腊丰富。

1913年希腊石油公司80万吨的石油产量中,向意大利出口了15万吨。

但是这种状况可能很快就要改变了。

安德罗斯工业公司在股市募集资金后,在萨洛尼卡投资建立的汽车流水生产线,已经投入运行。

目前工厂已经生产了一万八千辆卡车和汽车,在马其顿地区大开发的背景下,希腊民间对交通工具的需求迅猛增长,这些卡车和汽车很快销售一空。

而目前希腊国内的汽车保有量,包括轿车,卡车,以及拖拉机在内,总数大约是五万辆左右。

君士坦丁猜测,随着希腊的汽车工业的发展,阿尔巴尼亚地区的石油不但不能满足希腊本国的需求,还要进口石油。

在希腊皇家石油公司的经营下,阿尔巴尼亚地区费里市的油田,产量已经达到了极限,尽管石油公司绞尽脑汁,意图提升油田的产量,却未能成功。

该油田储量小,而且原油品质差,含硫量高,又是一个稠油油田,目前的产量已经是该油田的极限了。

此外就是钢铁生产量。

尽管萨洛尼卡工业区采用了新锐的电炉炼钢技术,1913年希腊的钢产量增长并不明显,仅仅达到了86万吨。

美国的钢铁产量世界排名第一,达到了3180万吨,德国1760万吨,英国778万吨,俄国491万吨,法国468万吨,奥匈261万吨,意大利92万吨。

希腊的钢铁产量尽然还不如意大利,这让君士坦丁很郁闷。

希腊的钢铁产量已经连续数年停留在80万吨的水平,增长一直很缓慢,主要还是因为希腊本国的钢铁企业生产成本太高。

希腊本国没有铁矿,同样缺乏硬煤,这两样钢铁生产的原料,全部需要进口。

铁矿从西班牙南部购买,或者是购买报废船只,拆卸后回炉重炼。

硬煤从英国进口,1913年希腊从英国进口了160万吨硬煤,除了用于炼钢外,还有火车,轮船等装备了蒸汽机作为动力的需求。

正是因为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希腊钢铁厂,从投入运营以来,一直都未能盈利。

为了让钢铁厂运营下去,君士坦丁不但授意皇家银行向钢铁厂了大量的低息贷款,还多次向希腊政府讨要钢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