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布加勒斯特条约(3 / 4)

后果就是,希腊将成为巴尔干地区的最强国家,而且没有其他国家能够制衡,整个巴尔干的局势,将会朝着希腊一边倒。

当然,对于要求保加利亚割让东鲁米利亚的要求,维尼泽洛斯也有着自己的理由。

虽然东鲁米利亚的人口大部分都是保加利亚人,但也有十几万希腊人生活在那里。

1885年保加利亚与东鲁米利亚合并之后,原本生活在这里的奥斯曼人,都被保加利亚直接驱逐了,财产被劫掠。

原本奥斯曼人的土地直接就被保加利亚当局没收了,在那里生活的希腊人同样受到歧视和压迫。

由于保加利亚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在这样的情况下,经常有希腊人被驱逐和劫掠。

常年都有来自东鲁米利亚的希腊人,被迫离开家园,前往希腊境内谋生。

现在希腊打败了保加利亚,希腊民众自然希望能够将东鲁米利亚夺回来,改变那里的希腊人悲惨命运。

巴尔干地区由于特殊的历史因素,先后被多个帝国,王国统治,导致民族迥异和宗教信仰差异巨大的民众,彼此混杂地生活在一起,让这里的局势非常复杂,如同一团乱麻。

同样的一块土地,大家都能找到确凿的历史证据,来证明他的归属权。

参与会议的各大国特使,对希腊的要求态度各不相同。

其中俄国特使是希望保加利亚人的传统聚居区得到保全的,毕竟保加利亚人也属于斯拉夫民族,俄国在巴尔干的影响力,主要还是着落于泛斯拉夫主义,自然不愿意看到斯拉夫民族的领土被割让。

希腊虽然和俄国关系一项不错,但希腊还是更加亲近英法。

其中德国和奥匈帝国也明显偏袒保加利亚,尤其是对希腊要求得到东鲁米利亚的要求,态度非常强烈。

非但不同意希腊获得东鲁米利亚的要求,而且试图说服维尼泽洛斯首相,能够同意希腊军队退出西色雷斯。

至于英国和法国则是支持希腊获得部分领土,却同样不同意希腊割让东鲁米利亚的举动。

由于希腊的要求各国都持有异议,尤其是希腊要求获得东鲁米利亚的提议,几乎参与会议的各国,没有一方同意希腊的意见。

经过半个月的谈判,最终在各国强大的压力下,希腊不得不做出让步。

一九一三年七月二十八日,最终各国在布加勒斯特,谈妥了布加列斯特合约。

至此,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以希腊,奥斯曼帝国,罗马尼亚胜利,保加利亚战败告终。

条约规定

第一·保加利亚向各国承认战败,对这次战争负主要责任。

第二·向希腊割让包括东马其顿,皮林马其顿,西色雷斯在内的五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向罗马尼亚割让整个多布罗加;返还奥斯曼帝国东色雷斯。

第三·保加利亚向希腊支付六亿德拉克马的赔偿。

第四·考虑到保加利亚的财政困境,希腊则根据保加利亚支付赔款的进度,相应地释放保加利亚俘虏,在收押期间,这些保加利亚军人将会通过无偿劳作,支付生活费用。

第五·合约签订后,两国正式结束战争状态,双方的军队不得再相互攻击

第六·保加利亚政府保证公平合法地对待居住在保加利亚境内的希腊人,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

会议商定的内容传回雅典之后,君士坦丁详细地看了一遍,停战条约林林总总一共几十条之多,但是核心的问题,就那么些。

虽然在这之前,君士坦丁就已经预料到让保加利亚割让东鲁米利亚的提议,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但在明确得知被拒绝后,还是感到有些失落。

在欧洲现行的局势,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希腊也很难再向周边搞扩张了。

否则就会像这次的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