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深山剿匪(1 / 2)

“改土归流”中的“土”即为土司,土官。就是让少数名族的统领,自己统治这一区域,这一政策自古以来就有。“流”即为流官,是明朝设立的衙门来管理当地少数民族的政策。

广西大藤峡的瑶族是当地的土著,因为明朝的“改土归流”政策罢免了土官,损害到了当地土官的切身利益。

所以在土官的怂恿蛊惑下,瑶族百姓奋起反抗大明,使得两百年来瑶族一直与大明处于对立状态。加上大藤峡一带穷山恶岭,洞寨繁多,很难清剿,使得朝廷很是头疼。

明朝成化元年,大藤峡地区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一次叛乱。后来明朝花了很大力气才镇压下来。但是对立斗争一直没有中断过。

王守仁是不赞成朱恒所谓少数民族不用交农税给朝廷的设想的。在他的思想理念中,“改土归流”政策,本来就是为了增加朝廷收入,使得大明政令统一而出台的。

朱恒解释道“百姓能过的下去他不会在乎谁来管理统治他们。瑶族相对封闭,百姓见识不多极其容易被谣言所迷惑误导。

在土官的严酷管理和愚民政策下,普通的瑶族民众根本无法来选择自己的道路,只能是被裹挟进来,参与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试问,‘改土归流’政策的实施真正影响的是谁?还不是瑶族的这些个土酋嘛。土官们还是在实行农奴制,把自己领地里的百姓当作自己的财产。

‘改土归流’后他们将要上缴很多农税,本来搜刮百姓来的钱都自己用,现在还要交给朝廷,他们必然会闹。

如今想要瑶族不反,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稳住这些土司,还是给他们土官当当。但是前提是在流官监管的前提下。

同时,为了能让百姓支持我们,就要放话出去,朝廷不收他们税,他们是自由人,有权享有自己的劳动收获。

久而久之,瑶族百姓自然会心属朝廷。要是土官逼的他们没好日子过,就算百姓反,也是反土官,不会反朝廷。”

王守仁听后点了点头,朱恒又继续道“土司们稳住了,那唯一的隐患就在于这八寨百洞的土匪了。

好好谋划一下,争取毕其功于一役。为大明永久解决这个麻烦。”

王守仁说道“就怕他们往山里一跑,到哪里去抓人。山路险阻,神武大炮极难运送。千里大山,要用多少兵力呀。”

朱恒自信地说“我已经想到办法了。首先要让他们轻敌,我等依然摆出罢兵姿态,让贼寇不备。再以讯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击,联合永顺保靖之兵与卢、王土司兵,合力解决外围百洞之贼。

而后可顺江而下,直抵八寨石门。神武大炮就放置于船上,解决了神武大炮难以进山之困。再以之轰开大门,围剿众贼。可使不跑一人,全数清剿。”

王守仁听了大喜,说“慎行此计大秒,若如此行动必将大获全胜。不曾知晓你对军事谋划如此之精。”

朱恒红着脸说“我哪里懂这些呀,全是文清兄在路上教我的。”

王守仁道“此人有大才,班师回京后,老夫定要为他谋个官职,必不能埋没了。”

朱恒摇头道“文清确有大才,但屡试未第,实属可惜。有时他的文章太激进,实用但不适用于科举。我认为他还是不为官的好。

将来我也必定会改革大明科举,就像您说的知行合一。以后要来实际的,那这个形而上的还是少点的好。”

定计之后,王守仁找来卢苏王受。让他们把朝廷招抚他们后就解散了湖广兵的消息传出去给八寨百洞的人知道。

又授意二人选五千士兵分散在八寨外围的洞匪边上隐蔽,待约定时日一起动手。二人自然领命而行。

转眼来到秋天,王守仁选定了瑶族的达努节那天动手。半夜趁着匪贼们喝了一晚上的酒,进入沉睡后,统一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