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1 / 1)

这两年越来越明白,胸怀大志最多是目光放得长远,想要肉眼可见的进步,还是要勤勤恳恳做好眼前的事。huangjtong.

怎么说,就像小时候,很多人问你“长大要做什么呀”,你会说“科学家/医生/宇航员/超人……”各式各样的答案,这个问题在长大后就变得具象化,你要做什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不能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和名词。把时间规划得越细碎,越能走得更快更稳。

之前总是,我五年内要什么样,我二十五岁要什么样,最近几年才明白,远方的目标是玉盘珍馐,而我们眼前,是要做好吃好每一顿普通的家常便饭。

不是告诉大家不去想未来的事情,毕竟人需要远虑,但更应该规划好握在手里的时间,而不是得过且过,觉得浪费一天,浪费一周,浪费一个月没什么事,毕竟距离目标还有几年的时间,不用多说,这样一定离最初的目标越来越远。

大概是读研的时候,我开始规划眼前的事情,尤其当我不知道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时候,做好眼前的事就是解决迷茫的最好办法。开始是规划一年,读完了三年的课程,研二研三频繁去尝试各种工作,后来规划到每个月,应该赚多少钱,花多少钱,用多少时间读书,其余时间就可以玩得很踏实也很开心,再到近一年,我开始规划到每周和每天,常年吃外卖,但一周至少要给自己做两顿饭,每三天彻底打扫一次家里的卫生,就算再贪玩,一周起码有十个小时在最近就是,每天要吃什么,几点运动,几点护肤,几点读书,似乎每一分每一秒都精确下来。

不得不说,时间充足和自我独处,让我变得更加清晰明朗。在我为了这个疫情迷茫自己未来的时候,我开始细化自己的时间,我过好当下,总是一种积累。生活在浪费我们,但我们不能浪费自己。

有人用这两个月暴躁和无聊,有人用这两个月读书,复习,无论是想考公务员,还是想读研,参加高考或者参加某项重要的人生考试,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今天几点做题,做了多少道题,背了多少单词,细化到每一天的任务,一周或者一个月下来回头看看,真的会有种满足感。

所以我特别喜欢杨奇函,从第一次看他辩论,他说每天睡前都会问自己一次,今天的你更博学了吗。我就记住了这句话,一天下来也想问问自己,今天你都做了什么呀,有没有努力那么一点点。

我从来都不自律,浑浑噩噩,只是我明白,每个人的人生都只有一次,我想成为一个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