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毅问道。
“是的本尊,虽然这是传说,但从能量运动角度,其是可以成立的,只是相对末法时代的文明而言,其能量密度相对比较低了,空间位势属于低位,地球应该发生过法则限界爆发现象,继而大量能量跃迁出了地球。”
“冥雷,你这么说,那应该就是山海经所描述的那般吗?”肖毅有些疑惑。
“本尊,冰河时期地球进入过冰河时期,那时候导致了很多动物的灭亡。”
“但也可以理解为三维今生到了四维,一种灵体状态。”
“大规模的灵魂,从三维跃迁到四维,实际导致灵界大量的灵力需求,继而改变三维世界能够获取的能量密度。”
“这对于三维世界而言,本来基于先天的能量供应,也就需要更加依赖后天补给了。”
“这么说来,老子所出的那个地方,应该就是一处天地人和之地吧?”肖毅惊讶的说道。
“一条大河向东流,紫气东来三千里,自古华夏就将黄河称作母亲河。”
“黄色是火与木聚合而成,也就是红色与绿色组成黄色。”
“相对青色的长江,其形成了精气神的三位一体能量中枢系统。”
“水是生命之源,根据经纬度的不同,水受到天空与大地能元的不同,所发生的能量跃迁也是不同的。”
“相比末法时代的黄河,地球文明处于我们当时几千年年前黄河与长江的能量要更加充足。”
“这是一种高位向低位的能元跃迁,黄河归海,长江归海。”
“这么说来,相对与陆地,实际上海洋是处于低位的?”肖毅有些疑惑。
“江河的产生是基于大地之能元跃迁,而海洋主要受到天气影响而发生能元跃迁。”
“两者是一种彼此互相搬运的过程。”
“在一些风调雨顺的区域,每隔多久多久,其就会下雨,如果风水出了问题,江河就可能出现断流。”
“事实说明了一点,很多水源的贮存,实际上是来自雨水的灌注。”
“一旦风水出了问题,就会导致水源无法补充,继而导致水流减少。”
“当然也会有一些地下水眼,比如泉眼,海眼之类。”
“本质上都是高位向低位的能量跃迁,至于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高位,其实也很简单。”
“大地深处的一些区域是岩浆层,但岩浆层,遭遇水的时候本质上也就会凝结,继而产生大量气体,气体也就产生法则限界现象,继而通过大地的孔洞也就跃迁了出去。”
“这也就是来自地下深处的动力来源。”
“都知道陀螺仪可以维持平衡使其不受惯性影响,地心实际上也是处于静态的。”
“但周围的能量界却是来回转化的,比如外层从日出东方,日落西方,这实际上也就是说,地球是向东旋转的。”
“而星球自转的力量实际上也就是来自我们星球的所在空间的恒星系统。”
“岩浆层再与水接触的时候发生凝结,继而在自转的过程当中位置发生变化,继而那些凝结的区域被再次岩浆化,但其却是有大量水气,必须转运走,这种过程是持续运转的。”
“这也就导致大量泉眼的诞生,实际上很多泉眼并不是简单的沉寂水,而是来自这些岩浆层热上升效应。”
“随着时间的运动,天地规则的突变,岩浆与水之间的反映,可能有时剧烈,有时温和。”
“剧烈时,就显得天地反复无常,显得非常的可怕。”
“但这也就是天与地之间的阴阳位势转变所导致。”
“冥雷,我有些好奇,古代有天道地道的说法,那这天道和地道,到底那个强呢?”
“本尊,相对一个世界而言,其两者出现强弱,说明其已经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