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三人赶到(1 / 2)

第四百九十四章三人赶到

看着烟寒风,朝蒙锐离去,李唐才对着伯牙,笑声询问道

“伯乐,你说他们两人,本领如何?能管理好葬龙城吗?”

他这番话,附带考验的意思,虽然伯牙前世,乃一国大夫,但在历史上,却是以音律出名,内政本领,他并不知晓。

“回候主,略有小智,管理一家族,完全可行,管理一城政事,尚且足以,但管理一郡政事,就有所不足,望候主慎重用人。”伯牙思索一会,中肯回复道。

昨晚,他与沧澜圣者同屋,对大唐国政体,也有所了解,中央权分六部,确保君主,地方实现郡县制。

对这种政治体制,他十分认可。

“不错!世人皆知伯乐,善通音律,而流芳千古,却不知伯牙,也精通内政,学其一项,可称为人才,学其两项,世间少有也!”

李唐满意点头,赞赏的说道,从先前的交谈,再到刚才的考验,他对伯牙的内政本领,也有一个大致判断。

无平天下之才,有安国定邦之能。

平天下,才华经天纬地,能有识人之智,会用人之术,编织天地万物为棋盘,以世间万物为棋子,谋算古今,号令天时,一花一草,每一刻时间,每一处空间,都能发挥逆天威力。

安国定邦,须竭忠尽孝,有囊括全国,判别是非本领,有巩固国防,善待百姓,发展军备态度,有以大局为重,掂量实力的意识。

而平天下能力者,相当罕见,数遍大唐国文臣,也唯有范蠡,贾诩二人,一个善统筹,一个善布局。

至于魏征,荀彧,包拯等,也只有治国安邦之才!

“候主谬赞了!道家有道,一通二,二通三,三通万物,音律之道,千变万化,包罗万象,要求弹琴者,静心,善好学,知晓变通!”

“我不过是把弹琴的方法,运用到治国理政上,多年下来,积累一些经验,要说精通,还远远谈不上。”

伯牙摆了摆手,谦虚的说道,散发淡然,儒雅的气势。

“哈哈,伯乐大智慧也!”

李唐大笑,若有所思的说道。

想想华夏历史,央央五千载,一人善通多艺者,数不胜数,那些武能安邦,文能兴国,忙时稳如泰山,闲时笔墨诗画。

或许,在一门技艺达到顶峰的过程中,就会涉猎其他技艺。

“候主,你是在等人吧!”

面对李唐赞赏,伯牙微微一笑,并没有在意,转变话题问道。

“嗯!什么事都瞒不过你,本王在等三个人,一个能兴国,两个能安邦。”李唐点了点头,没有隐瞒。

没有人能体会,他的心思。

诚然,作为君王多年,他早已经学会,崩于泰山前而面不改色。

但是,他终究是人,还是一个华夏人!

前世,身为华夏人,冠以炎黄姓,饮过黄河水,是龙的传人,这是自强不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勇往直前的民族。

山河犹在,国泰民安,生于太平纪元,当不忘史记,铭记历史,不忘初心,更不会忘记,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耀眼璀璨,剑耀华夏的古人。

蜀相诸葛亮,战神霍去病,一代名将卫青,这三个人,几乎每个华夏人,都万分熟悉,为之崇拜,敬仰。

看李唐的模样,边上的伯牙,脸上露出好奇神色。

“报,候主,外面有三人求见,称前来投靠。”侍卫队长再次跑进来,大声询问道。

“快请。”

李唐闻言,眼中闪过激动,大声命令道,还稍微整理一下衣衫。

要是以前,他会亲自去迎接,以显尊敬,但如今,贵为君王,有自己的仪态,如果贸然迎接,还有可能被轻视。

不一会儿,就看见三个气势不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