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二二 古庙秘史(2 / 3)

招魂先生 花与剑 2700 字 2020-07-31

5年左右的记载,那时候东北已经沦入日本人之手,整个国家军阀混战,土匪横行,民不聊生。

我翻开厚厚的书页,就像是翻开了历史。

那一年,这坐县城里的历史。

首先就写了一件事,1935年入冬,县里发生了一场地震,县城内多处房屋毁坏,多处桥梁断裂,县长带着人们到处整修,之后因为需要木材整修便入山砍伐树木,这才发现了隐藏在山区里的古塔与古庙。

古塔那时候也被树木遮挡住了,看不到,古庙更是无人知晓。

因为需要大量木材,这么一砍伐才被发现的。

“又是被发现,那之前呢,就没有了吗?就没有这座古庙的记载了吗?”

“哎呀,县志这东西没人会注意的,据说最早有一直到明朝的县志,但后来红卫

兵小将们说是反革

命的东西,就给烧了,能留下这些,已经算是洪福齐天了。”

“我就日了。”

那场浩劫带来的灾难,到现在都无法弥补啊。

我叹了口气,继续看,这时,县长知道了这件事,亲自去古塔、古庙看了看,古塔漂亮至极,非常宏伟,就把周围的树木都给坎了,重新让古塔展示在了人们面前,把那座山也命名为古塔峰。

而古庙,颇有些唐宋时期古庙的风格,就命名为古风庙。

“这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当时的县长给取的啊,并不是自古就有。”

“嗯,对,是这样的,这也是那庙没有牌匾,自然无人知道了以前的名字了。”

“哎。”

是零星的线索,没什么用。

但这时,话音一转,开始有了明确记载,县长看过之后,怕古塔,古庙毁于炮火,或者毁于强盗和流窜乡民,就准备派人去看守。

一个人名出现了,杨罗昌。

杨罗昌是县里的一个文职工作人员,被派去守庙,一守就是二十余年,在庙里娶妻生子从为离开。

而后面记载的好像是杨罗昌的自述一样。

杨罗昌原来是县城里的大门大户,一直可以绵延到清朝中叶,后家道中落,就成了一个穷酸书生,但略有文采,被县里人保举进了县衙工作。

他好读书,却不好交集,也不懂得做官之道,虽然在当地颇有名气,却也一直籍籍无名。

慢慢的才名就也不在。

他自己也深知自己不是做官的材料,就开始整理县城县志,这才总算弄了一个事业,有了一番成就。

但年龄过了三十岁却依然为娶妻生子,无数朋友,亲戚介绍,不是女方家里不同意,就是出现各种古怪事情。

他就也没有在娶妻的念头,长于和尚、老道交友为乐,养成了一个散淡人的性格。就也越发的与官署朋友不怎么往来。

成为一个另类。

出现古塔,古庙事情后。

他本就有了青灯寡衣了此残生的想法,就请缨去守塔,守庙去了。

县长看他如此决绝,日后没准能成为一代名僧,也算是自己的名声,就给了他每月三个大洋的高厚工资养着。

他在古庙内住的就也优哉游哉。

记载到这里,我才算明白,这段记载,有可能就是杨罗昌自己自说自话啊,哈哈一笑,“行啊,就当看日记了。”

但也好奇,他那时住进去为什么就能如此顺利没有闹鬼呢。

按理说,如果庙宇内有人守庙,肯定是世世代代都有啊,不会只是这一代啊。我很是纳闷,一阵不解。

想问小刘,小刘一脸笑意的看着我。

我就也放弃了,继续看。

这时,写到了抗日战争,说,海州地处偏僻,但松湖战役失败,南京陷落,海州就也逃不过日本人的铁蹄。

杨罗昌一心报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