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鸠摩罗什(2 / 3)

讲台,过往以此为莫大荣幸,人们竞相传诵这位智者的思想。

他严守戒律,成了西域各国眼中的珍宝。

当时处于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苻坚想要得到这位“神僧”,派出手下勇猛的将军吕光,七万铁骑向着西域三十六国横扫而去。

那一年,鸠摩罗什35岁,正是预言的最后一年。

吕光虏获了鸠摩罗什,但他并不信仰佛教,他认为,鸠摩罗什除了长相俊美之外,并没有很特别。

他对这位人们眼中的“神僧”百般折磨。他强迫鸠摩罗什和龟兹国的公主结婚。罗什不从。吕光便用烈酒将鸠摩罗什灌醉,把他和公主关在一起,让他破戒。罗什还是不从,最后,吕光以西域百姓性命相要挟。

最终,鸠摩罗什娶了龟兹国的公主,人生第一次破戒。

苻坚没能等到鸠摩罗什被带回长安,他的政权就土崩瓦解,手握重兵的吕光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在前往凉州定都的路上,鸠摩罗什不计前嫌,提醒吕光,有洪水要发生。

吕光不信,结果当夜洪水爆发,数千生灵被洪水卷走。这件事让吕光感到恐惧。于是,他把鸠摩罗什扣留在凉州长达17年。

或许,这就是命运最好的安排,这17年间,鸠摩罗什学习华夏语言,了解华夏文化,华夏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17年之后,后秦姚兴皇帝的军队攻破凉州,瓦解吕光政权。

姚兴早就听闻鸠摩罗什之名,迎请鸠摩罗什前往长安,并拜为国师。史书上记载:这一年,通往长安的官道上,满是年轻的僧侣和学者。

鸠摩罗什带领着5000僧侣,在草堂寺翻译佛经。他们日夜不歇,金刚经》译出来了,维摩诘经》译出来了……

鸠摩罗什在中华大地的声望日高,姚兴开始觉得恐惧,害怕后秦百姓信奉鸠摩罗什,并且取代自己的地位。

于是姚兴想出一个计策,他找到鸠摩罗什,说:大师如此奇才,圣种一定要保留下来。

曾有过类似遭遇的鸠摩罗什,始终不从。

姚兴则强迫鸠摩罗什:如果不留下圣种,就不允许继续译经。姚兴不让他住在僧舍之中。

发下大愿,将余生寄托于译经的鸠摩罗什,不得不被迫答应,娶妻生子。

又一次,鸠摩罗什破戒了。

西域高僧竟然娶妻生子,流言蜚语不胫而走,很多出家人开始轻慢鸠摩罗什,认为他是佛门的耻辱,并欲模仿鸠摩罗什娶妻。

一天,鸠摩罗什上座讲经,他拿出一钵铁针,当众吞下。告知他们:如能做到,尽可学我。否则,各自持戒修行。

这是鸠摩罗什第一次在东土显露神通,从那以后,跟随鸠摩罗什的僧众们,对清规戒律看的更加严格了。但是百姓不懂,很多人把鸠摩罗什看做酒肉和尚。甚至有信众当街拦路,说鸠摩罗什是污梵污僧,要堕入五无间地狱,求出无期。

鸠摩罗什曾说:身如污泥,心向莲花。这是鸠摩罗什对“戒”新的理解,此破“戒”已非“破戒”。

在以前,信众都是愚痴,僧人除了平时的度化以外,就算山下村庄遭遇洗劫,也不动刀兵。他们在无可奈何之际,愿意选择和信众一起去死,也不愿意开杀戒。

从鸠摩罗什以后,也就是十六国后的隋唐开始,对于戒律有了新的定义。乱世时,很多寺庙都开始有了僧兵。当百姓受苦受难之时,僧兵愿意效仿鸠摩罗什,哪怕自己造业,也不愿见生灵遭难。

鸠摩罗什留给人们的最后一句话,是在他圆寂前,跟弟子们说的“如果我平生所传佛法无误,我肉身焚化后,口舌不烂。否则的话,就将经文都烧毁吧,不能误导世人。”

果然,鸠摩罗什的舌头化成舍利,现今供奉在甘肃武威的鸠摩罗什寺内,也是世界上唯一一颗三藏法师舌舍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