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道堂财产(2 / 4)

米德成为了天道教在中东的最大教区之一,为阿米德及地中海沿岸的天道教众利益发声,更成了大齐在此施加影响力的主要手段之一,可能这种手段,会一直延续到后世,想想,也算是无心插柳了。

……

阿米德的天道教堂很快在城郊库尔德人聚集区建了起来。

无他,“卡尔马特共和国”的传教师团不愿意在阿米德停留传教,这也是因为不管是卡迪尔哈里发任命的埃米尔,还是代表巴格达斯苔的治安侍卫长,亦或警戒这里的亚美尼亚王国及爱列京公国的骑士,没人愿意赐予他们免费的土地。

陆宁提出为他们索取,但这些传教师更希望作为战士进入阿勒颇或大马士革,由此赢得他们应当受到的尊敬和土地财产。

由此,传教师团和大齐教团分道扬镳。

而现今,追随在大齐教团身边的武装,是一支库尔德游牧部落的武装。

这支武装,来自巴格达西北的上美索不达米亚,属于阿拉伯帝国分崩离析之际库尔德人建立的小王国之一,称为哈桑瓦伊德王国,现今已经宣誓对巴格达斯苔效忠。

在“卡尔马特共和国”向西南进发后,这支武装的首领,同时也是哈桑瓦伊德王国的王子哈桑三世,便来求见齐人教团的教团长,请求从此作为齐人教团的卫兵随同齐人教团行动。

哈桑更领着亲兵主动请求皈依,所以,短短时间,哈登及其率领的数百库尔德骑手,都变成了天道教徒。

阿米德的天道教堂也由此设在了城郊库尔德人聚集区,有哈桑王子等言传身教,在库尔德人中传教也比较顺畅,这却是陆宁没想到的意外收获了。

不过说起来,默罕默德教派创教才三百余年,到阿拉伯帝国鼎盛四下传播,这些库尔德人改信本也没有多久,且其族民风彪悍,宗教观念淡泊,皈依默罕默德更多的是被迫依附强者,现今改信天道,同样是依附更强的强者,而要说令其信仰真正世世代代传下去成为族群骨子里的血液,那就需要常年累月的时间积累了。

……

在各种半圆形、方形屋顶的土屋、草棚建筑中,类似中原道观的牌坊山门、木楼就显得很是华美精致,色彩夺目了。

陆宁重生而来,加之数十年帝王生活,早就百无禁忌,但这种道堂,还是心怀敬重,平素领着众女奴生活在道堂后院,进入道堂主殿区时,都是肃正衣冠。

其实说起来,中原道观、道堂及信徒们供奉的至高神雕像——帝龘,在许多信徒心目中,就是大皇帝在天界的化身,这种氛围下,陆宁还能保持心内有几分谦卑和敬畏,没觉得天上诸神都该供自己驱策,是两世为人的功劳了。

整个道堂区面积宽广,有数百亩,周边又有近十万亩田地被卡迪尔哈里发、巴格达斯苔送给天道教堂作为私产。

其田产范围直到城南几里外的底格里斯河畔,陆宁感觉,应该就是后世底格里斯河的十拱桥范围,不过现今那十拱桥处,是木筏串起的浮桥,要几十年后,本地人才建起了那座近二百米长的十拱石桥。

现今进入了秋季,这些农田有的夏季种下了秋西瓜,现今成熟,采摘后播种粮种,也有大片大片金黄小麦等待收割,也可见本地土地之肥沃,本地粮食作物,主要便是小麦和芝麻。

天道教堂的十万亩土地,从默罕默德聚集区往南二三十里到底格里斯河畔,东西则有三四里,这大片的农田,许多是逃跑的拜占庭贵族留下的,当然,拜占庭贵族及西逃的基督徒本就占据这里许多土地,十万亩也只是其中小小一部分,但许多土地,远离阿米德城,而将城郊纵横十几里的土地送给天道教堂,可算极为优待了。

现今,陆宁就在瓜田的瓜棚旁大快朵颐,只是阿米德地区,有的土地,瓜果特别甜,但反而肥沃土地,适合小麦和芝麻的,种出来的西瓜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