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曹操的抉择(2 / 2)

力,就算直接杀去洛阳,本来问题都不大。奈何董卓劫掠兖州和豫州,大量流民都知道陈王仁义,纷纷投奔。

显然,黄巾之乱时期,他大量招收流民的事情传了出去,大家一股脑都聚了过来。陈国流民不断提升,治安问题开始恶化,物资也开始不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刘宠自顾不暇,出兵显然是没办法出兵的……

与刘宠情况差不多的,还有刘岱。他也收到了宗正的信函,然后开始出面,首先收服了济北相鲍信,后者也是看了宗正的信函,然后麾下将领于禁建言,这才投奔刘岱。

也想过割据,但实在不想当这个逆贼,在刘岱麾下当山头也不错,同样是另外一座山头的,还有陈留郡的太守张邈。

刘岱招贤纳士,有山阳人李典,以及其族弟李进前来投奔;后续又有游侠,平阳郡人乐进,带一千精锐前来投奔;又有河南尹任俊前来投奔。

两位汉室宗亲都很有潜力,关键是麾下山头多,这也是曹嵩那么建议的原因。

反而,在他看来,这刘韬那么有手段,过去他那边的话,那么只能乖乖臣服,没有别的选择,这样会非常被动。不过就前景来看,刘韬显然更具前景多一些。

他已经老了,都退下来那么久,估计对局势也分析不太清楚。建议就放在这里,剩下的也只能由曹操来做选择,他能做的,就是无条件支持其任何决定!

从利益来看,投奔刘岱利益最大,毕竟可以建立新的山头,甚至成为最有权势的山头;不过从好处来看,投奔刘宠好处最多,毕竟他已经封王,分封将军什么的,也比刘岱方便。

不过要说对胃口的,大概就是刘韬。眼光肯定好,不好没办法依靠四年的时间,从一个白身混到并州牧,实际上是并州王,正统些的称呼是晋王或赵王。

他的理念,也很对自己胃口,三兴炎汉,重开西域,每一个都挠到他的痒处。

“我打算投奔刘韬!”曹操终于下定决心,“不仅如此,我希望能在陈留募集一批士卒,最好把夏侯兄弟,还有族中一两个族人带过去。”

“你说什么傻话?”曹嵩摇了摇头,“你是曹氏一族的嫡子,怎么可能让你只带那么少人过去?为父老了,别的帮不了你,家中能卖的,都卖出去,给你筹军饷!族人那边,我也帮你去说,怎么都给你凑齐三千士卒!”

“孩儿,拜谢父亲!”见曹嵩回答那么决然,曹操心中非常感动,最后只能郑重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