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大唐要变天了(1 / 3)

“老者,我唐镇江只是一介武夫,如何规劝当今皇上勤勉国政,实在也是束手无策,但我有一句良言相赠于老者。”

唐镇江不疾不徐的说着。

谏言官认真的看了一眼唐镇江,淡然自若:“唐老请讲。”

“自作本分之事即可,至于天意,天意不可违啊。”唐镇江若有深意的话语让谏言官一时半会竟没能反映过来。

他轻轻皱了皱眉头,眼神愈发的深邃,终而悟到了什么,猛然之间眼睛雪亮了起来。

“愿唐老征战顺利,大计顺利!”谏言官从桌子上下了身,弓着背为唐镇江祝福。

于此之后,便行走于马背之上,离开了这里。

所有人都是明眼人,自然是眉眼通透,也都听明白了他们之间对话的深意。

唐镇江所说的天意,自然是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当今圣上的所作所为必定不是得道之人,而失道的皇帝早晚会被推翻。

唐镇江,要做那造反之人。

谏言官虽没能一瞬就搞清楚了,搞明白了,因为这么惊天的内涵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数息之间就参透。

等到他真正明白了,做出来的态度竟然是愿其成功!

看来,谏言官的心里,也早就把当今的皇上看的明明白白,认为早晚会霍乱大唐江山。

他更加喜欢的还是杜子誉,先皇生前也明示暗示的要把皇位传给杜子誉,谁知道半路杀出来个杜淳封,莫名其妙的把皇位给抢了过去。

先皇弥留之际没能召见文武百官宣告是谁继承大统,只在过世之后让大内总管宣告了遗嘱。

谁人能信?

但是不信又怎样,根本没有人可以拿出来更有力的证据说那遗嘱是假的。

谏言官总是感觉事情有蹊跷,但是根本无法说出来一星半点,他只希望大唐太平,如果出现皇位之争,首当其冲受难的还是老百姓。

他叹息……叹息为什么文武双全,德艺双馨的杜子誉没能当上皇帝。

就在这个时候,唐风轻和杜子誉已经通过密道来到了卧室之中,这里面只有三个人,互相商谈着刚才的事情。

唐镇江看了看杜淳封,虚心问着:“你怎么看这件事?”

杜子誉侃侃而谈;“皇上佯装酒色是假,逼谏言官推荐你上阵是真,想调虎离山是真。”

唐镇江迷茫的看了一眼杜子誉,问道:“你是如何判断的呢?”

唐风轻也好奇的看着他。

明明是谏言官百求千求的要父亲上阵杀敌,如何说成是皇帝的意思呢,看谏言官的人品为人,也根本不是联合皇上陷害爹爹的人品。

“唐镇江,你想,如今杜淳封视我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拔出以绝后患,明明心里清楚是你把我们救了出来,

他到底哪来的心思沉迷在酒色之中呢?”

杜子誉的一句话让刚才处在不明不白之中的唐镇江父女如梦初醒。

“所以,我断定杜淳封的堕落作风定然是做出来的样子,意在让我们产生麻痹大意好观察我们再痛下杀手。”

“二来,他如果勤于朝政,那蒙古入侵之事他必定会亲力亲为,自然会由他选拔出来上阵杀敌的将领,一旦让唐镇江你知道了是皇帝的意思,必然会起疑心,所以他就不得不让别人说出口,来完成他借刀杀人的计划。”

杜子誉品了一口茶看了看父女二人的反映。

“对……老夫觉得你说的甚为有礼。”唐镇江的眼睛都冒光了,能够在短短的时间之内把事情分析的如此井井有条也维度是这杜子誉的聪明才智了。

不得不说的是,皇家人血脉的心机手段可都不是寻常人可比的。

寻常人能够想到的,皇上自然想得到,而皇上的心思,旁人可就未必摸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