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封赏令(1 / 4)

华夏帝国的京城,也就是大明时的京城,从内到外分为紫禁城(故宫),皇城,内城,外城四部分。

紫禁城(故宫)也就是皇宫,皇帝一家子住的地方,位置上处于京城最中央的中轴线上。

而在紫禁城的外面一圈是皇城,其正门是承天门,也就是后世的。在紫禁城与皇城之间的地方,除了八局中的浣衣局,二十四衙门中的二十三个衙门的内廷服务机构外,居住着大多数的太监和宫女。

华夏帝国的宫女和太监大部分已经遣散,在之前的大明,太监和宫女人数上万,其中只有少部分在皇宫中值班,其余都居住在皇城中,在这其中的大部分住在万岁山以北的区域。

皇城围着紫禁城,像个“回”字,而内城又围着皇城,也是个“回”字形状。

内城,也就是京城的市中心,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改建而成,面积有五万多亩。这里居住着皇亲国戚和朝中大员,还有着各种商业作坊。内城和皇城是“回”字型,内城在外,皇城在内。

在大明嘉靖皇帝之前,京城只有内城,皇城和紫禁城。后来嘉靖皇帝为了安置更多的京城人口,开始修建外城。

也就是现在华夏帝国的在城。

只不过当时由于资金不足,只建造了南边的一部分,面积有三万六千多亩。外城在内城下方,比内城大许多,两者是“吕”字形状,上面是内城,下面是外城。

京城外城的街道格局和后世差不多,基本都是以水平竖直为主,全城主干道是通往各个城门的街道,街巷密集,显得方方正正的。

外城的主街道极为宽阔,可并排可行五六辆马车。街道两旁是密密麻麻的商铺,酒楼(青楼也不少),叫卖的声、丝竹管乐的声音不绝于耳。

在大明,京城的治安主要是由五城兵马司和巡城御史负责,有时锦衣卫也会管一管。

华夏帝国的京城,大部分沿用大明的那一套,只不过现在五城兵马司和巡城御史还在,锦衣卫却没了。

五城兵马司,即中、东、西、南、北五城兵马指挥司,为负责京师巡捕盗贼,疏理街道沟渠及囚犯、火禁等事的衙门。

……

前大明经过清兵南下掠夺,后来又有李自成破城,原本一百多万人口的繁华都城,在两年前就萧条了一半。

好在大明王王宇出现,打败李自成,建立华夏帝国。经过近两年的努力,京城人口得到恢复,繁华更胜以往。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李自成破城,利用酷刑从京城的富商和贪官们身上得到了七千万两银子,加上其他地方掠夺的银子,近一亿两。

这些银子,大部分都被大明王王宇截胡了。

只不过,华夏帝国初建,千疮百孔,还要打仗,还要应对严峻的小冰河时期灾害,这些银子早就花完了。

……

今日,华夏帝国的京城,迎来了建国以来最热闹的一天。

因为,这一天是华夏帝国第一次大阅兵的特殊日子。

京城,皇城正门,即承乾门。

今日,承乾门前方,人山人海。承乾门的楼门以及两旁还有正下方,都是人。

唯有,那宽敞的承天门广场,空空荡荡,没有一人。因为,承天门广场将是军队的舞台,他们会在这里展现华夏帝国的军人风姿,接受大明王王宇的检阅。

在这里,有大量禁卫军守卫,无人敢来此生事。

……

在承天门前方,广场外的人山人海中,周显与他的七个舍友们都在。

今日礼部教育司下了文书,顺天书院放假一天。

“尼玛,大明王这是要效仿未来国家的阅兵模式啊!”

站在人群中,同样作为穿越者的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