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八章:要命的赏赐(1 / 3)

明末开山刀 桑甄 363 字 2021-03-10

崇祯二年,二月初十。

王则之麾下的六万军士已经分配了下去,驻守各地。

王则之亲自驻守屈野川。

屈野川荒凉的程度远远超出王则之的预估。

只有俄木布扎营的一带还算是水草丰美的地方,至于其它的地方,除了沙漠还是沙漠。

没有办法,王则之只能在俄木布的营地上安营扎寨。

安营扎寨之后,王则之就开始命令麾下的兵马在这里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开垦耕地。

同时,他还教迁徙而来的流民在这里养鸡。

鸡可以吃草原上或者沙漠里的虫子,鸡粪又可以肥沃土地。

慢慢的就可以将沙漠化的草原恢复成草地。

原本他手里的人是不够用的,令他没想到的是。

留在这里的牧民仍旧有不少,这些人加起来竟然也上万了。

王则之命人把散落四处的牧民集中了起来,进行编户。

刚开始的时候这些人个个情绪激烈,表示要和汉人决一死战。

可是,当营中的一个鞑子认出了自己的家人之后,一切都变了。

这些牧民之所以要留在这里,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觉得自家的男人还活着。

他们怕家里的男人迷路,找不到回家路,所以他们在这里等着。

这些鞑子兵,有些是王则之从俄木布手里俘虏来的,有些是从林丹汗手里俘虏来的。

他们中有很多人都是土默特部的族人,此刻有不少人都找到了自家的族人。

这些鞑子兵找回亲人,一个个开始劝说亲人接受编户。

同时,他们把自己的遭遇都讲了一番。

最主要的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有军饷,即使是刚加入的俘虏也有军功赏赐。

这些人拿出手里的军饷和赏赐,在王则之手里购买了茶叶、盐巴和粮食,带给了家人。

这一下,牧民们不再排斥王则之的军队。

甚至有了接纳的意思。

至于那些没有找到自家男人的牧民,他们也不愿意离去。

他们认为自家的男人还活着,只要他们在这里等下去,家里的男人终究还是会回来的。

有了这些鞑子兵的介绍,这些牧民对于王则之的大军态度有了改观,接收编户也变的容易起来。

王则之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把三级以下的军士另做安排。

他将这些人编成了军功兵,至于三级以上的军士则被编为了编制兵。

军功兵,平时不吃饷,就像他们的名字一样,他们是靠吃军功生活的。

没有战事的时候,他们就可以回家务农,帮助家里人做事。

有战事的时候,他们就必须响应号召回归。

至于他们的军功,有两种领取的方案。

第一种就是换成银子,第二种就是换成田地。

换成田地之后,他们的家人可以世代在这块地上耕种。

最主要的是王则之保证,三年内不收田赋。

这样一来,王则之既省下来一大笔军饷,还获得了屯田的人。

军士们知道这一政策之后,纷纷动起了心思。

甚至一些四级军士都有了把军功换成田地的想法。

王则之知道了他们的想法之后,当众宣布,编制兵一旦将手里的军功部换成田地之后,就不能再入编制兵,从此以后只能当军功兵。

编制兵有固定的粮饷,军功兵没有粮饷,这一点区别就决定了两个兵种的性质。

军士们不傻,编制兵不仅有军饷,战时还有军功拿。

军功兵只有军功,就是响应号召,加入队伍之后,也没有军饷拿。

孰轻孰重,一比较就知道其中的差别。

原本,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