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奇葩的迎亲方式(1 / 2)

明末开山刀 桑甄 632 字 2021-03-10

“恭喜!恭喜!”

“同喜,同喜!”

第二日破晓之时,说下媳妇的军士们披红戴花,互相道贺,齐聚一堂。

整个营地内一片喜气洋洋。

王则之花重金从榆次、寿阳、平定州、盂县请来的轿夫,部整装待发。

由于距离的原因,天还没亮,军士们就得出发了。

而且王则之想了一个不算办法的办法,他在盂县,也安排了乐队轿夫。

营地内的轿夫乐队迎送一里,盂县那边准备的乐队轿夫迎送一里,其他时间就是新郎带着新娘策马奔腾。

至于距离近的就用不着如此了,比如营地内的军户,或者流民营。

这种结婚的方式,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吉时已到,吃红鸡蛋,新郎出发喽。”

随着一声吆喝,新郎们剥开红皮鸡蛋,吃了,上马,乐队开始奏起喜气洋洋的音乐。

唢呐一起,铜锣一响,百乐齐鸣。

一时之间营地内热闹非凡。

新郎们依次出营,出了营地一里外,一个个迫不及待的策马狂奔。

一时之间方山至盂县的路段上烟尘滚滚,一匹匹驮着披红戴花新郎的战马奔腾而过,形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盂县一里外,乐队轿夫已经等在这里。

“新郎来了,吹打起来,快快,脸盆准备上,快快。”

王则之考虑新郎一路赶来,风尘仆仆,脸上肯定不好看专门安排了人在这里给他们洗漱。

马福的马跑的很快,加上他心急火燎的策马,一路不断超越其他军士的战马,他倒是第一个到来的。

“新郎官洗把脸,喝口水咱们热热闹闹接新娘子去。”

“好。”

马福下马,洗了把脸,整理了一下衣帽,喝了一碗水,点了一队轿夫乐队,吹吹打打兴高采烈的接新娘去了。

后面陆续赶来的军士们,都是同样的待遇,没有厚待一个也没有苛待一个。

“新娘子快快梳洗打扮,新郎来喽。”

马福婶婶家门口,喜娘三声催妆。

男方喜娘三次催妆,佯作不愿出嫁,懒于梳妆,而后坐娘腿上,娘为女儿喂上轿饭,寓意不要忘记哺育之恩。

做完这些,新娘子才可以出阁。

盛装打扮的新娘子这才怡怡然戴着红盖头跨步而出。

女儿上轿,母亲哭送,哭词多为祝福言语。

马福的婶婶一边哭,一边喊着。

“早生贵子,夫妻和睦,恩爱有加,记得有空回来看看娘…哇!”

他婶儿看着女儿上轿之后,再也忍不住了嚎啕大哭起来。

新娘轿下放一只焚着炭火、香料的火熜,花轿的后轿杠上搁系一条席子,俗称“轿内火熜,轿后席子”。

起轿时,女家放炮仗,并用茶叶、米粒撒轿顶,新娘亲人随轿行,谓之“送轿”。

马福婶婶一直送到一里外,亲眼看着马福把她女儿抱上战马,然后策马而去。

马福婶婶擦了擦眼角的泪珠,开始招呼乐师、轿夫们回去吃喜酒。

席间乐师轿夫们一边喝酒,一边交谈。

“哎呦,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呐。”

“那确实。”

“这种迎亲的法子,我活了大半辈子,头一次见。”

“这么大的阵仗也是头一次见吧?”

“这阵仗,那家伙,好家伙…”

一个乐师用手夸张的用手比划了半晌,不知道怎么描述,张开双臂想了想,一时词穷,又接着吃酒。美女窝

“哎,你说这些人都是干啥的呀?听说都是盂县的老爷啊。”

“这个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这一队乐师是平定州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