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燕巢幕上】(1 / 3)

3月18日明英宗下诏徒徙沙洲卫部族于山东承宣布政使司,居其头目于东昌卫、平山卫,分其部落为三,屯居在清平县、博平县两地,致使沙州卫遂空被罕东卫占据。

当初明太祖、明太宗先后设置了哈密卫、罕东卫、赤斤蒙古卫、沙州卫,成为嘉峪关外屏蔽西陲,而此时沙州卫先废,致使诸卫亦不能自立,使得西陲边界多事。

7月14日明大同府左参将石亨,奏道“瓦剌太师淮王并吞诸部,其势力日盛必来犯边,宜传令各边守将分队把守,孰可为正,孰可为奇,大小头目孰可以守,孰可以战,使之各分领操习,庶使兵知将意,将识士情,不致临阵无统,仓猝误事。”明英宗采纳其议,敕令各处总镇总兵、总兵、卫指挥使、等官开始操练所有官军,并选拨骁勇者以备出塞。

8月初3日明英宗命明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杨洪,为镇朔将军兼总镇总兵驻守宣府镇,又命明大同府左参将石亨,守万都指挥使司。

11月27日户部奏报“在京各衙门遣官吏入等,于长芦盐运使司关支食盐,有将批文不投盐运使司,照买私盐装载各处贩卖,又有夹带私盐沿途贩卖,还有中盐客商不循旧例,每色添私盐至三四百斤等等,请令沿途巡检司、批验所等处,务要拘验支盐批文及盐引数目严加盘诘,若有批文违限夹带私盐的,依律没收入官,官吏人等如例逮问,仍行巡盐御史通行严禁。”被明英宗批准。

明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3月17日明英宗命明右军都督府署都督同知聚佩,挂〈平蛮将军〉印,充任总兵统率南直隶、云南都指挥使司、湖广行都指挥使司、四川行都指挥使司、贵州都指挥使司明军15万人前往讨伐叛徒明孟密宣抚使思机发,又复命明靖远伯王骥,总督军务,明户部左侍郎焦弘,负责督军饷钱粮。

4月10日邓茂七与陈政景举兵起义,先后攻取了沙县、尤溪县等处,立马就被明延平府推官王得仁,与以及延平知府给镇压,陈政景牺牲,而邓茂七则继续率领军队声势益大。

当时有尤溪县炉王蒋福成,于旬日之内得民众万余之众占据尤溪县与邓茂七互为声援,加之福建承宣布政使司兵卫久驰,又苦于明福建左布政使宋彰,虐政才让百姓们争相投奔叛军竟达数万人口。

邓茂七在沙县陈山寨建立政权,自称为〈铲平王〉开始围攻延平府破泉州卫,还攻占了二十三个县,与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的叶宗留叛军相互呼应。

朝廷直接派遣明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张楷、明宁阳侯陈懋、明保定伯梁珤、明福建副总兵陈豫,等率领京军二万人、江浙漕运二万七千人,在利用蒙古族、回族组成的精兵前往镇压。

7月13日叶宗留大败官军于处州府,还击毙了明福建左参将陈诏,至此叛军一发不可收拾,明军则抽调福建行都指挥使司军队配合京军一起围剿。

10月南征明军们到抵金沙江,在渡江来到孟养军民宣慰使司斩杀叛军无数,明孟密宣抚使思机发,也死于乱军之中,吓得当地诸部落们皆震惊不得不感叹道“自古以来汉人无有渡过金沙江者,今王师至此,真是天威”。

随后明靖远伯就与思机发之子思禄,约定许其为头目统辖各部,仍居孟养军民宣慰使司如故,复与立石金沙江为界,立誓道“石烂江枯,尔乃得渡。”思禄畏惧只得听从朝廷命令,明军这才班师回朝。

11月16日邓茂七与其弟邓茂八,为避仇败走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投奔宁化县豪民陈政景,方才得知陈证景已经被明军斩杀,而明山东按察使司副使柳华,好心安抚劝说邓茂七兄弟投降,在封他俩为〈甲长〉。

当地佃农向来无须将租米送往地主家中,正租之外又多勒索,邓茂七号召佃农拒绝送租,由田主亲自来收取,田主遂告讼县官员,而县官不巡检缉捕,邓茂七则拒捕杀衙门弓箭兵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