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战事兴起】(1 / 3)

然而明兵部尚书李化龙,手下左右侍郎等官员皆是虚衔,有些官职甚至无人充任!再加上经历(万历三大征)之后国库银两损失过大,且处于党争以及开矿时期,又没陛下备战旨意,加之建奴现在并未造反,故此兵部没有任何备战的意思!

3月16日未时,李氏朝鲜宣祖昭敬郡王河城大君李昖,在吃糯米饭时突然被噎住,随即薨逝,享年57岁。

他死后传出两道遗教,一道是嘱咐李氏朝鲜世子邸下李珲,爱护兄弟,另一道是托付李氏朝鲜领议政柳永庆、李氏朝鲜右领议韩应寅、李氏朝鲜国丈敦宁府事兼西平府院君韩浚谦、李氏朝鲜义州防御使申钦、李氏朝鲜平安西道观察使朴东亮、李氏朝鲜吏曹判书许筬、李氏朝鲜兵曹判书徐渻,这七名重臣复原保护李氏朝鲜嫡长子永昌大君李?,的生命安全以防不测!

4月20日,明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李庭机,称“自臣受事以来,饥馑日趋严重,云南承宣布政使司、两广之地冠敢于横行,辽东都指挥使司建奴渐骄,皆深可忧虑!每见参劾将领之章奏,多是尅饷剥军,没人与士卒同甘苦,兵弱饷急,太仓库久空,太仆寺亦空,内库难捐,税使难撤,部、院缺官,六科、十三道积滞,人心日以涣散,政事日以废弛,盐法积弊不可禁除,京商苦累莫为计议,至于工作之虚糜,官吏之贪墨,刑狱之淹抑,风俗这奢靡,民间之愁怨,天下事尚有不能尽言者。臣论义则不可当止,论力则不能当正,请赐罢归。”

此奏折由通政使司交给明神宗朱翊钧,览疏后下令优旨慰留,而对于政事则不置可否!

4月25日,明尚膳监监丞兼辽东矿监税使高淮,自从负责开矿之日起,便征税辽东都指挥使司各地,其党横行激起民变,明辽东矿监税使遂诬逮诸生数十人,反被明辽东总镇巡按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熊廷弼,所弹劾,明神宗却置之不理。

于是明辽东矿监税使就率家丁三百余人,声言将入京见明神宗,潜驻在北直隶京师外城广渠门外。

明兵科右给事中田大益,等臣子们言“高淮搜括士民,取金至数十万,招纳诸亡命降人,意欲何为?”

就连明吏部尚书李戴、明刑部尚书萧大亨,亦皆上疏弹劾称“高淮撤离信地辽东都指挥使司,挟兵潜往京师,此为数百年来未有之事。”

包括明都察院山东道监察御史袁九皋,等人也分别弹劾明辽东矿监税使高淮,可明神宗就是不听!

最后明辽东总镇巡抚赵辑,也弹劾道“高淮罪恶万端,且无故打死广宁卫指挥使张汝立。”

明神宗还是不听。

于是明辽东矿监税使开始反击了,他上疏自称镇守有功,且协同关务,但是兵部却奏其狂妄,不过明神宗心护他,回复道“朕固命之矣。”

从此明辽东矿监税使自恃无恐,便进一步招募死士,时时出塞射猎,发黄票龙旗,向李氏朝鲜王国索取冠珠、貂马,且数次与边军将士争抢功劳,山海卫内外皆被其害。

其中明辽东矿监税使还时时克扣将士月粮,手下明辽东矿监太监廖国泰,旋诬劾暂任明辽东总镇总兵马林,扣除军士月粮俸禄。

明神宗得知后让吏部下令免去马林总镇总兵一职,改为前任辽东总镇总兵兼宁远伯李成梁,上任并且撤去都察院调查之事。

为此激起了广宁前屯卫、金州卫,将士3千多人发生兵变,皆称要食高淮之肉。

6月10日,广宁中屯卫、松山堡,以及山海卫等地明军也加入到讨打高淮的阵营中,此举让明辽东矿监税使大惊,他连忙逃奔入山海卫关内。

怎奈路遇山海卫叛军无路可走,只能由水路乘船到天津卫码头,在前往京师避难。

途中还上奏托人诬告明山海卫指挥同知王邦才、明山海卫左参将李获阳,逐杀朝廷命官,劫夺上供钱粮,被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