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战局略定】(1 / 3)

巳时五刻,幕府筑前守小早川景隆,以麾下大将幕府筑前国左卫门粟屋景雄、幕府筑前国右卫门井上景贞,各领三千人分左右两翼向明军逼近。

以接应损失惨重的幕府左近将监立花宗茂,部军队,左翼的幕府筑前国左卫门当即遭遇了明军神机箭和弓箭的猛烈射击,队伍一时大乱,一部明军骑兵趁机越阵而出,直冲幕府筑前国左卫门队伍。

尽管幕府筑前国左卫门奋力拒战,但以渐渐不支,使得右翼的幕府筑前国右卫门急忙上前支援。

此时小早川家的谋士佐世正胜,谏言道“大和语敌势猖獗,粟屋队很快就要不支后退,毋宁待敌军追击之时,从山坡上猛然冲下击敌侧翼,则敌军必败。”

于是幕府筑前国右卫门从之,不一会儿粟屋队果然败退,明军骑兵追击而来,恰如海潮般涌来,井上队遂一齐呐喊,冲下山坡,粟屋队亦回身反攻,同明军展开了一场恶战。

在近身搏斗之中,明军骑兵的装备劣势很快就显露出来,除了神机箭外,明军骑兵仅携带了随身配刀,唯有明东征提督李如松,等李家军亲兵携带了三眼铳。

此外地形地势也限制了明军骑兵的发挥,从砺石岘至碧蹄馆,皆是崎岖狭窄的河流溪谷地形,略平整处则散布民间水田,极不利于骑兵机动。

加之头天晚上天降大雨,地上的冰雪初解,道路泥泞不堪,马匹的速度优势荡然无存,反倒限制了骑兵的行动。

一番激战之下,人数和装备均处于劣势的明军渐渐不支倭军,战线开始向北推移至京畿右道高阳郡地带。

关键时刻明东征提督亲自上阵督战,但处于人数劣势且久战之下的明军们已疲惫不堪,遍地泥淖更使得战马举步维艰,明军陷入到苦战中。

不过立花军当时是使用了一种示弱战术,即以幕府但马守十时连久,的五百兵力,正面楔入敌阵然后撤退,在引诱明军追击,而幕府左近将监则率领本队主力二千人绕到明军右翼,伺机攻打敌人移动中暴露出的薄弱部位。

不料明军的火炮太过于猛烈,当幕府但马守成功完成诱敌任务准备撤出时,负责接应他的幕府和泉守小野镇幸,却被明军风暴似的虎蹲炮轰击所阻。

待小野队终于冒着炮火突入重围,与之会合之时,幕府但马守已经死于明御倭副总兵李如梅,指挥的神机箭队之下,与他同时战死的还有其部下百余人和本部将领。

然而幕府但马守虽死,不过幕府左近将监的本部却借着大雾绕到了明军右侧,趁明军骑兵的追击队形尚在松散时,突然发起了攻击,并与正面的幕府和泉守相互呼应,从两面交替打击明军的中军。

幕府左近将监的二千人骑兵,疾驰到离敌军仅有3町(三百步)的地方,一起呐喊后,从左侧发动攻击,打乱敌军阵形后撤离,幕府和泉守的八百余骑兵向顽强抵抗的辽东明军铁骑追击,打退二千明军。

将近午时,倭军左右翼的部队从山上迂回到位,完成了对明军的三面包围,幕府筑前守小早川景隆,居中、幕府左近将监立花宗茂,在左、幕府大津城城主小早川秀包,与幕府月山富田城主毛利元康,在右,同时发起了总攻。

四面八方的倭军分布在沿山遍野,由两山夹空将我军围住,明东征提督见情势危急,跃马冲至阵前,与手下骁将数十人亲自手持神机箭射击。

看到明东征提督如此英勇神武,让明军将士们瞬间士气大振,继续浴血奋战,双方又打成了僵局。

在这个紧要关头,从马山馆撤下来救援的明东征左副总兵杨元、明东征左副总兵左参将郑文彬、明东征左副总兵监军王鲁希,率领的援军终于赶到了,从倭军尚未合拢的北面一气杀入,为被困的明军们打出了一条后退的生路。

这支援军带有自己本部的一千骑兵。

此时明东征提